第2部分 (第1/4页)

峒遥俊崩鹩阃跛担�澳阋彩且桓龊眯牡暮⒆樱�鸵懒四悖�颐前峒摇0训厝贸隼锤�愕南缜酌侵郑�庇谑牵�碧焱砩希�鹩阃醮�湃�依闲『团�鍪�欤�叨��螅���冻蹇�坏廊笨冢�幽鞘逼穑�飧龅胤骄捅涑闪艘桓龇饰值耐恋亍K�亲吖�牡胤剑�纬闪讼衷诘牡睦狭�印�

这些传说,仅仅是个传说,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怎么会和仙人、帝王、名人扯在一块,这只能说明,旮旯村的村民一种务虚的心理,拉大旗做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给自己找一个生存的理由,给自己找一个自豪的根据。说的好听一点,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一种心理折射,——总要找一个曾经辉煌过的理由,找到心理平衡的根据;说的难听一点,是“不说自己筐里有烂桃”的护短的劣根性的表现。

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值得旮旯村人们骄傲的,就是这里的生态环境。

这个村有山有水,有荷塘,有石桥,有竹篱,有茅舍。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悠悠流过,两岸人家依水而居,虽然比不过江南水乡的灵秀,但在千里淮北大平原,倒也是不可多见的小村庄。特别是,每到春天来临的时候,老龙河畔两岸的桃花盛开,煞是美丽壮观,火红的桃花像一片五彩云霓,把这个旮旯村映忖的非常漂亮。假如你是冬天到旮旯村,村上的人一定会说,“多住几天,等看了桃花在走;”你要是夏天到的,村上的人一定会惋惜的说,“你怎么不早几天来呢,你错过了桃花盛开的时节了。”这个村上的人们娶妻嫁女,往往都喜欢选择在这个时候,甚至说媒的媒人,都喜欢选择这个时候进村,因为人们心里高兴,成功率就高一些。

这不,八十年代末的一年春天三月,一个当地人称小撮合的媒人,坐着小船,来到旮旯村。靠岸后,脚步匆匆的直奔村东头的大柱子家。

小撮合这一来,引出了一段旮旯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段风流事儿。

第二章:难题 第二章:难题(1)

村上的人说,“大柱子家有好事了”。

大柱子一家三口人过日子,二柱和他父亲。他的母亲死得早,这一双筷子夹骨头——光棍三条的日子也实在难过。

有一次,对门大甩爹对大柱爹说,“家,家,什么叫家,这宝盖头代表屋,这‘豕’是猪,按照古代人的看法,屋里头有猪就是家了,但是家里要过的好,过的有滋有味,过的安定,不出事情,关键要有个女人,所以古人又造了一个‘安’字,你看,这‘安’字,是个会意字,屋里面有个女人,家才能安。这家里没有一个女人撑着,怎么看怎么像一座破庙。”大甩爹解放前读过私塾,在说文解字方面有一套,在旮旯村除了何半仙之外,是最有学问的了。他说的话,总是有根有据的,知根知底的,都能够旁征博引出一些典故来。

大柱爹说,“谁说不是呢,这四条腿的蛤蟆好找的很,可是这两条腿的人难找得很呀,真是的养个闺女住高楼,养个儿子夜夜愁啊,说了好几个,也不知是驴不走,也不知是磨不转,都不能成,你说我这又当爹又当娘的人能不急吗?”

是的,大甩爹说的有道理,大柱子爹急的也有道理。大柱子也不小了,快三十了,虽然他有的是力气,耕田耙地,打麦扬场,撒种赶车,喂猪打狗,样样在行,可就是脑子不好使,嘴有点散,像个没有戴笼头的大叫驴,想叫就叫;像一杆经常走火的枪,想到啥,“砰”的一声就出去啦。村上人说得好听的,说大柱子说话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说得难听一点的,说大柱子是“歪嘴骡子卖驴价钱,坏就坏在嘴上。”

大柱子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和别人说话头三斧头还能砍,但砍着砍着就木匠丢了墨斗,失去了分寸。

关于他脑子不好使,说话欠准成的事情,村上流行着各种版本。

大柱子虽然头脑里缺根弦,但他养羊却是一把好手,他养的羊个个膘肥体壮的。一天,一位临村的屠夫登门来买他的羊。

“柱子,这羊卖一只给我吧?”

“你给多少钱一斤?”

“乡邻乡亲的,三毛五,我还能亏待你。”

他把手一挥说,“你歇着吧,上个集,人家给我三毛钱一斤,我都没有卖。别说你给三毛五,你不给二毛五,我是不会卖的,你以为我憨,是吧,我不憨。你以为我不会算账,我加减乘除什么不会,”于是他就给人家背诵他整天挂在嘴上的小九九,“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

大柱子有点憨,可又偏偏以为自己聪明,常常想占人家的嘴上便宜。他常常设计一些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