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硬朗着呢,耕田耙地也还行,你命不好呀,苦日子刚刚熬过了头,阎王爷就请你了,你先去,我在这边,把这几个孩子的事情办完了,我也就去了,你在那边等着我,我肯定会去找你的,你为我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我都记着呢。我在阳间把几个孩子带好,十年八年也还老不了我,我给他们都成家立业,该嫁人的嫁人,该娶媳妇的娶媳妇。你走时,摸着黑走,等我走时,就有孙子打灯笼给我照亮了。”大柱子爹边说着,大柱子妈边摇着头,她微微的睁开眼扫了屋里一眼,大柱子爹立刻明白了,对几个孩子说,你们都给我出去,你妈有话对我一个人说,等几个孩子走后,大柱子妈使出全身的力气,断断续续的说了只有大柱子爹能够听明白的下面意思的一段话。

“孩他爸,我家这几个孩子我谁都不愁,我愁就愁大柱子啊,闺女不必说,找个婆家还是可以的,二柱子,得风得太阳的,人长的不赖,还念书,这大柱子是猪八戒背着个破口袋,人没有人,料没有料。他爸呀,你也是精得透亮的人,我说一句话,不知你明白不?大柱子一天不结婚,两个闺女,谁也不能出嫁,不然你给大柱子找人就没有本钱了。我得病的时候,有几个人来给大兰子提亲,都被我挡了驾,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是留着她给大柱子换亲的,你知道我的苦心就行了。大柱子这个孩子受的苦太多,俺们当老的,要对得起孩子,几个孩子不论是谁出嫁,谁娶媳妇,你哑巴唧唧的都行,就是大柱子结婚了,你要给我报个信,到我的坟头上放三声响炮。我也把话说白了,你要给大柱子找到了媳妇,到那边俺们还是两口子,要是找不到媳妇,俺们就做这一世的夫妻算了。”说完,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个一辈子连正儿八经的名字也没有的农村劳动妇女,就这样的度完了一生,终年47岁。

办完丧事后,大老李反复琢磨着大柱子妈的话,“大柱子一天不结婚,两个闺女,谁也不能出嫁。”这不就是说,大柱子正常渠道说不到女人,就要拿两个闺女换亲吗?换亲会叫人瞧不起,儿子说不到媳妇会更叫人瞧不起,那我先要两全其美,既要说到媳妇,又不用换亲的方法,那是最好的了,大柱子妈呀,我这也算是‘活学活用’呀。可是到哪里去说呢?左一个右一个,都不能成。还是大柱子妈说得对,大柱子在没有找到媳妇之前,两个闺女谁也别出嫁。

换亲,是农村落后的一种婚姻形式,说穿了,还是包办和买卖婚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家有兄妹或者姐弟,另一家也有姐弟或者兄妹,两家或者男孩找不到媳妇,或者女孩找不到婆家,经过双方商谈,互补余缺。这种婚姻形式,从双方家庭来说是平等交换,实际上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说,又是不平等的交换,为此酿成了很多的婚姻悲剧。有女方不满意男方,而勾奸夫害本夫的,有男方不满意女方,而悬梁自尽的,有女方一时想不开,投河喝药的,什么样的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有。

旮旯村东边有一个叫赵家圩子的村子,有一个绰号叫“武大郎”的小矮人,大概只有1、3米左右,用换亲的方式,换了一个人高马大而又十分漂亮的朱二翠为妻,两个人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太不般配,村上有人和“武大郎”开玩笑,“你的媳妇这么高,你亲个嘴,都要站在凳子上才能够着,这晚上做那事情,你们这样长短不齐,怎么搞呀,真是愁死人了。”这个“武大郎”说话也很幽默,“你这个人看古书流眼泪,替古人担忧,鱼有鱼路,虾有虾道,螃蟹横行各有路径,我来个两头不齐中间齐不就行了。”这村上一帮小伙子,看自己一表人才,娶的老婆窝窝囊囊的,真是好汉无好妻,癞汉娶花枝,心里不平衡,看到朱二翠就眼中滴血。其中有一个叫赵明的小伙子,就隔三差五的对朱二翠献献殷勤,抛抛媚眼,猴子不上套,多敲几遍锣,天下没有捂不热的石头,时间长了,朱二翠就红杏出墙了。朱二翠有了外遇,偷了几次嘴,这白面馍馍总比那窝窝头好吃,再和“武大郎”做那事,感觉就不一样了。武大郎人矮,底下那个家伙也短,每次朱二翠都有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悬在半空中的感觉,总不能如意,这个赵明底下那个东西,又粗又长,每次都搞得朱二翠快活的喊爹叫娘。“武大郎”也听到外边的一些风言风语,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怎么能够容忍别人插手,我不能独占花魁,别人也休想。一天,朱二翠和赵明野合时,被“武大郎”发现,“武大郎”抡起铁锹,打死了两个,自己也投案自首。

大柱子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姐姐大兰子都24岁了,说媒的不断,老李头一个都没有答应。在农村24岁的姑娘还不出嫁是相当反常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