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页)

新党员们则是满脸欣喜,窃窃私语,看来他们是第一次听到对“矛盾论”如此深刻的实际分析。陈克心中暗道,我现在其实也就是这么一个水平了,事后诸葛亮还是容易的多。等到用“矛盾论”来分析未来发展,希望也能够有今天的清明才好。

看下面的同志们讨论的差不多了,陈克高声说道:“这不过是外围的因素。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在里面。”听到陈克的话,所有同志都停下了交谈,方才的分析解开了大家的疑惑,在同志们看来,最大的两个敌人满清和外国人都已经被分析清楚了。还有什么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能够左右局面呢?所有人都在倾听。

陈克的声音铿锵有力,“如果只是咱们人民党的同志,其实按照一般的情况,租界也好,满清也好,他们是要杀一儆百的。《苏报》的案子这才过去没几年,章炳炎,邹容哪个不比咱们在座的更有名气?更有号召力,亲朋故旧更多。为什么章炳炎在租界的监狱里面坐满了两年牢,邹容更是被虐待,年纪轻轻竟然被虐待,死在狱中。为什么我们的同志就能出来。”

这话说得深刻,同志们本来觉得一来矛盾不够激烈,二来背后有人,这样看,被捕之后能够出来时自然而然的事情。听陈克把人民党与《苏报》案一比较,按理说苏报案和人民党的所图一比,根本不算啥。结果反倒是《苏报》案的几个主要人物或者被关,或者丧命。而且《苏报》也被勒令停刊。这样的对比很有代表性。

“因为人民参与了这次行动。人民的力量,只有人民的力量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陈克朗声说道。

这次会审公廨事件的起因是有一名广东籍妇女黎黄氏,在四川做官的丈夫去世后,准备将其棺材送回家乡安葬。黎黄氏及其旅伴三男二女从重庆乘轮船沿长江而下,准备经上海回广东,由于同行的还有十五名女孩子,途中引起了巡捕房的怀疑。黎黄氏一行人在1905年12月刚刚抵达上海,便被巡捕房以拐带人口的罪名拘捕,送交会审公廨审理。此案由中方谳员关絅之、襄谳(副谳员)金绍成和英国副领事德为门会审。据黎黄氏供称,随行女孩是广东的亲戚来信托买,作为丫鬟或是婢女,都有身价凭据,另外船中还有一百多件随身行李,显然不是人贩子所为。由此,关絅之认为工部局方面所控拐带罪名证据不足,决定照章将黎黄氏一行暂押公廨女所听候发落,先查验卖身凭据和亲戚信件,以搞清事实真相。谁知先是捕房捕头跳出来说,黎黄氏系拐犯,必须由捕房带回。接着,德为门也出面帮腔,坚持要捕房将人犯带回,改押工部局女西牢。

这本是一次纯粹官方的事情,得知这个消息后,广东人在沪的同乡会组织——广肇公所首先声援,召开同乡大会,提出抗议,接着沪上官绅、商人、店员、学生、洋行职员等社会各阶层纷纷集会抗议洋人暴行。上海官民一致强烈要求释放黎黄氏,撤换德为门,惩办行凶殴官的捕头木突生(gibson),将西牢女犯改押公廨。清政府外务部也向驻北京的外国公使团提出了抗议。

得知这个消息的人民党党员,黄埔书社的会员主动全面介入,原本自发的群众运动在上海党支部的出谋划策,以及联络奔走的情况下更加有秩序,发动的深度远胜于以前。上万人的大游行在上海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刚刚经历过抵制美货运动、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的上海市民很多都参加了这次大游行。极大的展现了人民的力量。

上海华人商务总会立刻发表声明,呼吁租界华人商店一律罢市以示抗议。由于罢审、罢市、罢工在继续,繁华的公共租界几乎陷于瘫痪,洋人束手无策。不得不和上海官府谈判解决这次事件。

人民党的党员因为亲自参与,以及一定程度的领导了这次行动。在人民的声望中很高,特别是枪战事件,更让人民党和黄浦书社在民间的口碑很好。为了平息民愤,无论是租界还是满清官府才不得不释放了没有参加枪战的人民党党员和黄浦书社成员。

“同志们,我们不是咱们人民党这二十几个人,或者是黄浦书社百十号人在与洋人斗争。我们不要光看到自己的努力,在我们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上海市民,有更多的中国百姓在支持。如果说洋鬼子不敢对我们下手,为什么参加枪战的那四个同志没有被放出来?如果满清朝廷和洋人有矛盾,他们为什么不从洋鬼子手中把那几个同志要出来,然后释放?因为他们害怕释放了这些用武力对抗他们统治的人之后,人民就会前仆后继的用武器来对抗洋鬼子,乃至于对抗比洋鬼子强不了多少的满清朝廷。”

所有人都不吭声了,陈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