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一个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观战笔记 作者:朱增泉

作者在书中阐述的理念因大胆、深入而振聋发聩,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伊拉克战争因为是发生在信息时代的新一代战争,而让人看“不懂”,所以诸多专家按传统战争的惯性思维看它“观察误差极大”,许多战争理念已明显落后于时代。作者逐一分析误差所在,并针对美军新战法、信息攻心战、美英“情报门”、战俘等问题对未来战争作出极具胆识、鞭辟入里的分析。对极富争议的现代及未来战争有独到见解。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

看懂新一代战争(1)

未来战争的操作形态发生在室内的将会更多。

一 巴格达已陷落多日,伊拉克战争行将结束。人们从电视里热热闹闹收看了将近一个月的战况直播,静下心来一想,发现一个问题:伊拉克战争竟是一场“看不懂的战争”,巴格达战役(姑且称之为“战役”)也是一次“看不懂的战役”。

电视里天天为人们评述战争进程的军事专家、国际问题专家们,也包括国外的某些将领、军事评论家和众多媒体,他们对伊拉克战争进程所作的分析大部分失灵,尤其是对巴格达战役所作的种种推断几乎统统失灵。谁都说,美英联军将等待新调的十万援军到达战区后再攻打巴格达。结果,美军第三机步师和陆战一师不等后援,长驱直入,以超乎寻常的推进速度直插到了巴格达城下。谁都说,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是精锐之师,其战斗力绝不可小视,他们将顽强抗击美英联军。结果,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却溃不成军,“不知去向”。谁都说,巴格达将发生激烈巷战,美军等着大量死人吧,小布什等着议员们围攻吧。结果,美军攻占巴格达却超乎想象地迅速、轻松和顺利,如此等等。

这时,人们突然发现自己面前放着一份试卷:你看得懂新一代战争吗?

面对这道考题,未免有些尴尬:看不懂,看不大懂,不完全懂。

伊拉克的败局谁都能想象得到,但战争过程为什么会打成这样不明白,不太明白,很不明白。伊军败得太快、太惨、太窝囊了;美英联军胜得太快、太轻松,太便宜他们了。

伊拉克战争让人有些“看不懂”,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由于伊拉克战争是发生在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人们却仍然按照传统战争的惯性思维去看它,因而“观察误差”极大,觉得它处处有悖战争常理,叫人“看不懂”。

有人说“战争是最难说清也最让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战争中也永远会有一些难解之“谜”。但另一方面,从难以预测中去努力寻找和把握战争进程的一般规律,又是任何一种军事理论的必然要求。

定义此次伊拉克战争,可以有三种选择:信息战、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信息战”这个概念,由于信息和信息技术覆盖、渗透到了军事斗争和“非军事战争”、“非战争军事”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因而不同军种、不同学派、不同学者、不同专业都从各自不同的着眼点出发,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争论不息,莫衷一是,难以统一。故有的学者主张采用“信息化战争”这个外延更为宽泛的概念。但用它来定义此次伊拉克战争,又会有些问题。因为最能代表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美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由于“借道”土耳其的方案受阻,也由于战局发展太快,未能赶上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斗,未能在实战中得以全面检验。这样,如若直接以“信息化战争”冠名伊拉克战争,又有些名不副实。但伊拉克战争无疑反映出了信息化战争的许多基本特点,所以我在这里暂且将它称之为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

新一代战争正在成为一种“文化”,成为电视实况转播节目,成为收视热点,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是信息化时代的传媒工具带给人类的“新生活”内容之一。在过去,“参战”就意味着告别亲人,奔赴前线,流血牺牲。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参战”这个概念也有了更加宽泛的含义。也许,你桌上的电脑就是一件参战装备,你一上网就已到达了千里万里之外的战场,你点击鼠标如同扣响扳机,你发送一个电子邮件就是向敌人发射一发炮弹实施攻击。这一切,早已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直至此次伊拉克战争向人们展示得越来越清晰的新一代战争的真实。国外学者将这种趋势称之为“战争的平民化”,并说“战争的平民化是21世纪战争的重要特点”。

二 世界各国的战地记者、军事评论家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