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她那圆润的中音,扮演熬过血海,披荆斩棘,成长为一个革命者的母亲的角色是很合适的。

果然,她的演出很成功。人们观看了由她扮演母亲的革命歌剧《血海》,无法抑制兴奋。她受到的冲击也不小。

她在欧洲的一个国家举行的国际音乐汇演中,获得了特别奖。

金正日同志把她培养成为优秀的歌唱家,还特别爱护她,指示有关部门授予她功勋演员称号。

有一次,她的母亲作为祖国访问团的一员来到平壤,见到成长起来的女儿,流着热泪激动地说:

“这孩子当然是我生的,但她是金正日先生亲自培养,亲自给予荣誉的劳动党的女儿。

“说真的,这孩子若在日本,哪能成为音乐家呢?

“金正日先生深切了解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旅日朝侨的希望和素质,使它得到发扬。他的怀抱确实是世界上最慈祥的父亲的怀抱。”

圆木和直升飞机

1975年9月1日,清川江流域下着倾盆大雨。但速度战青年突击队队员们没有停止建设清川江大铁桥的工程。由于他们顽强的努力,只要把中间的桥墩建起来,再把这桥墩两边的横梁架上去,大桥就大功告成了。所以青年突击队员们不顾一连三天的滂沱大雨,继续工作,加快工程进度。

因为连降大雨,清川江水开始泛滥。看样子是由于上游下暴雨,水位猛涨,水势汹涌,新建的桥墩面临危险。

到处都听到指挥员下达停止工作,部撤出来的命令,但突击队员们却不顾危险,都在加快工作。

“在这么点困难面前低头还算什么青年?就在这一时刻,金正日同志在等待铁桥工程完工的报告呢,要冲破难关,前进!”

突击队员们激昂地朗诵着诗,高吭地唱着革命歌曲,加紧进行在新桥墩上面架横梁的准备。

就在这时,有一指挥员沿着江岸跑来声嘶力竭地高喊:

“同志们!快上岸来,大洪水涌来啦!”

青年突击队员们在喧雨啕啕中勉强听到传来的喊声,一看上游,大洪水的洪峰已载着圆木和滚滚的大石头,像山岳般地涌过来。它一冲击刚建好还不坚固的桥墩,一定会出事,这对谁都是清楚的。

“撤下来!快撤下来!”

在指挥员的命令下,青年突击队员们刚到江岸的瞬间,桥墩受到山岳般的洪峰的冲击,轰地一声塌下来了。连结桥墩的临时桥梁也被洪水吞没。

就在这一刹那,传来如同悲鸣般的喊声:

“江心那头的桥墩上还有突击队员!”

“要搭救他们!”

刚塌下来的桥墩那一侧的桥墩上面,有几名没来得及撤下来的突击队员。

那里的突击队员们眼看着汹涌澎拜的水流就要吞没桥墩,挥手求救。

有几个敏捷的突击队员和指挥员为了救他们,腰上系着绳索,跳进江里。但湍急的水流又无情地把他们推到岸边来。就算游到江心,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大石头和圆木会撞他们。他们左右为难,流着泪,沿着江岸来回他心急如火。

他们中间也有一位就在这江岸村子里生长的老人。他最小的孙子就在那危险的江心桥墩上面。

老人在江岸上度过了一生,泛滥的江水夺去了他家几口人的生命,把他家的草房推倒了。就因为他经历过这悲惨的往事,所以比谁都焦急地捶胸号哭。

铁桥建设指挥部不得不把这一事实向平壤的青年突击队指导局拍了紧急电报。

不到几分钟,就接到回电:

“铁桥建设指挥部:要给被围困在桥墩上面的青年突击队员们以信心,本局马上采取措施。”

当地党组织和党中央有关科室之间也交换了这份电文。

载着紧急电报的电波穿过逞凶的黑云向平壤上空传去。有关部门立刻把电报的内容向金正日同志做了报告。

“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这么晚才告诉我呢?”金正日同志表示担心,责备有关部门干部。他说:

“你说搞清川江铁桥工程的速度战青年突击队员们由于发大水,处境危险。他们是我们所爱惜的宝贵的同志,无论如何一定要抢救他们。”

金正日同志把其他的事都推到后面,立刻给人民武装力量部的一位干部打电话,给他们一项任务,要他们马上派直升飞机营救处于危险的青年突击队员们。

过一会儿,工地上又传来了一份电报:

“铁桥工程指挥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