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您老也歇歇,万事有我呢。”芳草劝道。

长时间的茹素果然众人都受不了了,别说是乐哥儿这种顿顿离不开肉的,就是像喜哥儿这般喜欢吃素的,也夹了不少肉丸子吃。欢哥儿就更不用说了,大口大口吃着剔过刺的鱼,中间都没有间歇。待吃过了大鱼大肉,几个孩子又慢悠悠地吃糯米团子配金银花茶。

“这是老太爷心想出来的口味,冻糕是蜂蜜味的,糯米皮是玫瑰味的,几位主子吃着可还好?”徐寿笑着问道。

“好吃。”喜哥儿道。

“这种新口味可是供不应求,老太爷不得已涨了价钱,否则客人非得在店门口大起来不可。”徐寿道。

“多少钱一份?”丽姐儿问道。

“三十文一份,带着茶汤。”徐寿道。

确实有些贵了。要知道一文钱一个包子,还是肉馅的;五文钱一升米,够一家五口人吃上两三天的了。

“那也供不应求?”丽姐儿又问。

“可不是!老太爷前些日子又让人每天多做些,一天卖个五六千份也照旧有人买不到。”徐寿笑着道。

“我听说别的酒楼也卖这种糯米团子,他们的生意还如从前那般差?”丽姐儿问。

“蜀香涨了价钱,且糯米团子供不应求,所以好多人也退而求其次了。不过老太爷说了,蜀香生意总是那么好容易被人嫉恨,莫不如就分杯羹给其他商家,有钱大家赚,和气生财。”徐寿道。

丽姐儿点点头,觉得曾祖父说的很对。

徐寿走了两天之后,林氏也打算带着孩子们打道回府,在寺庙住的久了,也不知道园子中如何了,总得回去看看才好。

林氏带着孩子们并着好多的丫鬟婆子往寺庙外走,刚要上车,就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婆子,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女童,挎着篮子迎面而来。

“这位姑娘可是恩人 ?'…3uww'”那婆子声音柔和,举止文雅,与一身的粗布衣衫和蜡黄脸色极为不符。

“不知您是哪位?”芳草意识到那婆子是冲着她说话的,虽然胡言乱语听不明白却还是站了出来道。

那婆子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拿出一张纸,对着那纸看了不过一瞬,就笑着道:“姑娘就是恩人了,请接老婆子一拜。”那婆子说着就对芳草行了一礼。

“你到底是何人 ?'…3uww'”芳草蹙眉道。

“老婆子当家的和儿子曾卖过灯笼,那晚被几个痞子寻衅,听闻是姑娘相助。老婆子家中贫寒,唯有这幅画和一些针线还算拿得出手,还请姑娘拿着。”说着那婆子就将篮子塞给芳草,带着孩子就匆匆而去。

“追上去,把东西还给她们!”芳草对着身后的护院道。

“既然是别人的一番好意,你这又是何必。看着她们粗衣烂衫的,想来日子也过的不富裕。既然她们知恩图报,执意要送你东西,你就拿着吧。”林氏笑着道。

第二百三十七章 名家

“既然是别人的一番好意,你这又是何必。看着她们粗衣烂衫的,想来日子也过的不富裕。既然她们知恩图报,执意要送你东西,你就拿着吧。”林氏笑着道。

“夫人,奴婢是怕这其中有蹊跷。”芳草道。

“我知道你谨慎,可看那家人的样子也不像是什么恶人,想来也是正派人家。你要是不放心,把篮子的东西拿出来看看不就是了。你要还是不放心,就派人去打探打探,那家人是什么来历,也安了你的心。我们排场这么大,又在云岩寺逗留这么久,想来只要稍稍打听,就知道我们的来历,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林氏笑着拉着芳草的手道。

“是,奴婢知道了。”芳草谨慎起见,果然派了个小厮过去,服侍着林氏上了马车,在路上才仔细看了篮子里的东西。

“不过是些帕子,鞋垫等物,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花样儿不错,看着很奇特。”芳草将一件帕子给林氏看。

“这活计不错,和园子里的绣娘不相上下了。”林氏赞着道。

丽姐儿和三个弟弟也上前看热闹,觉得那帕子确实精致,无非是底子布料和绣线都不是上好的,落了下乘。

“夫人快看这幅唬”芳草脸色不好看。

“画怎么了!”林氏接过来仔细一看,既惊讶又欢喜。

“这难道是戴进先生的真迹!”林氏仔细看着那幅画的落款和印章,上面清清楚楚地显示着“文进,静庵”等字样。

丽姐儿扒着林氏的手,发现这是一幅春雨图。整幅画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