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1/4页)

多可怜就多可怜,借着这个机会,让主子狠不下心来重罚,也算是帮了这俩丫头一回。

果然无论是徐老太爷还是徐熹,林氏,丽姐儿都觉得这俩丫头因为几个哥儿受了苦,因此只罚了三个月的米粮,薪俸。冰儿是担惊受怕,这么一遭怕是减了十年寿;而雪儿则吃不得牛乳,偏偏几个哥儿赏了她一碗乳酪,逼着她喝两口,可是折腾了她一番。为此,过后林氏又私底下赏赐不少给两个丫鬟,算是没奖也没罚。

马车上,丽姐儿装作看不见几个弟弟,只静静地望着晨园雪白高大的围墙与一缕缕垂下的绿萝莫名地感伤。她曾与江州小小的宅院道别,也曾心惊胆战地从蜀州老宅逃走,可只有这晨园,是她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忆最多的,美好而宁静。

丽姐儿兀自沉思,那边欢哥儿却受不了丽姐儿的沉默,可怜兮兮地用一只小手去抓丽姐儿的袖子。丽姐儿自然察觉到了,却不理会,直到眼角发觉欢哥儿快瘪嘴哭了,这才看着欢哥儿道:“这世上谁都不能随心所欲,曾祖父如此,父母如此,姐姐如此,你和哥哥们也是如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道理你们还不懂吗?都懂得用兵法躲过众人耳目的你们,这么浅显的道理,姐姐就不与你们多费唇舌了。你们若是真喜欢江南,待长大成人,考了科举,做了官,谋江南的官职就是了。父亲就是如此在江南六载,你们如此聪慧,该懂得举一反三才是啊。”

丽姐儿不知道无意中的一番话果然成就了一个弟弟的江南梦。诸多年后,徐熹的血脉也做了两淮巡盐御史的职位,且连任九年。

晨园的影子渐渐消失在丽姐儿的双眸中,代替的是码头人山人海。徐家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想到送行的人会如此多,徐家的几辆马车都堵在街道上,根本过不去。只一瞬,徐熹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过是想着他岳父,林大人官至九卿之一,他这个做女婿的自然会被提携。这些送行的人都存着一颗功利心与他交好,真心送行的寥寥可数。

徐熹不动声色,下了马车,一一寒暄,态度温和,直到每个人都打点到。这几年的官场生活,让徐熹老练了不少,油滑了不少,不说八面玲珑,也是左右逢源。待徐熹一一道了别,这才上了船,拱手而立,伴着家人离了苏州。

丽姐儿在船舱中掀了帘子,也不知是眼花还是怎的,依稀看见了沈周的影子,那样的孤寂,让人看着心里泛酸。

第三百三十九章 家事

二月的江南,柔和的春风吹暖了江水,绿了树梢,红了野花,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可船越往北行,天气却愈发凉了起来,让习惯了江南温暖湿润天气的徐家人都有些不适应。尤其是丽姐儿和几个哥儿竟染了风寒,成天咳嗽畏寒。又因为人在旅途,船上缺医少药,这让林氏每天都愁眉不展的。

这天,徐家的船停靠一小镇,除了补给米面果蔬,鸡鸭鹅肉之外,徐熹又亲自着人去镇上请郎中来船上瞧病。幸好,几人的风寒俱是小疾,郎中都没开药方,为此林氏才松乏下来。

几个小主子没事,倒是一起服侍的青杏和绿萼因为不惯行船,自上船之日起就晕船,整日里吐的不成样子,人瘦的都脱了形。借着主子瞧病,也叫郎中瞧了,开了几个土方子,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丽姐儿也体谅这两个丫鬟辛苦,直接让两个丫鬟休息,让小丫鬟们照顾,让碧草和翠篱两个轮流当值。

船又继续北行,一家人闷在船上,闲来无事,颇为无所事事。索性徐熹就陪着徐老太爷成天的下棋打发时光,而丽姐儿和几个哥儿因为看腻了江景,且风寒未愈,就直接躲在船舱里画画看书,闲聊嬉戏,日子倒也过的松快。

这天,厨房的王婆子用船工打来的鲜鱼炖了一锅鱼汤并几道鱼鲜置办成席面与林氏等人卖好。一家子人围坐一起,倒也吃的尽兴惬意,林氏当场就赏了王婆子一两银子。算是满意。王婆子乐的合不拢嘴,谢了恩之后便走了。正巧这些日子林氏思量着要给小五吃些辅食,就把熬的浓稠且味淡,一点鱼刺都没有的鱼汤喂给小五。还好小五虽养的娇贵。却对没有腥味,只有鲜味的鱼汤并不反感,喝了好几勺,仍有意犹未尽的意思。

“可不能再喝了,一会儿还得吃奶呢。”林氏笑着与小五道。

小五却好似听明白了林氏的话一般,笑眯眯地露出了几个小小的白牙齿。虽不说话,却乖巧地靠在林氏的怀里并不闹。

林氏放下甜白瓷的汤碗,笑着搂着小五,好像一件稀世的珍宝,力道不敢重,好像怕捏碎了一般。

“五少爷现在就如此乖巧,长大了必定是个大孝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