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幔帐,地上居然生着火炉,再看张养之,在床上披着棉衣服,盖着棉被,还在那儿哆嗦直嚷嚷冷呢。

“孟孟英你总算来了”张养之哆哆嗦嗦地打招呼。

“你躺着,不用跟我客气。”王孟英一看这病确实很重,赶紧拿出诊具,给张养之诊脉。发现脉象极沉,然后重按下去,按到骨头那儿,感觉到了弦滑。

王孟英收回手,心里有了底,又问:“你还有别的症状吗?”

张养之瑟抖着说:“有,有。我嘴里有很多涎沫,一点也不口渴,胸腹也不感觉胀闷,只是不停地咳嗽,大便干燥,小便不多,嘴里的气味很大。”

王孟英点点头,这跟他诊得的脉象对应上了。

他就对张养之说:“养之啊,你这个病看上去像是有寒邪是吧?像是阳虚是吧?我告诉你,你想错了!你这个病,恰恰相反,是有热邪潜藏在身体的最里边!”

我们中医号脉,轻轻取的时候,号的是体表的症状,重按下去,号的是体内深处的症状。

“你的脉按到骨头缝里头,弦滑,这说明你的热邪潜藏得非常深,我需要用苦寒的药把你的热泻掉,这样你的病才能好。”(此积热深锢,气机郁而不达,非大苦寒以泻之不可也)

张养之一听,吓得魂飞魄散——您没说错吧?我都冷成这样了,披着棉袄还哆嗦,您还要用苦寒的药,给我泻热,我哪里来的热啊!!!

他晕头转向,战战兢兢求饶:“弟之死生,系乎一家之命,唯君怜而救之!”弟弟我的小命,关系到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啊,希望孟英你一定要救我啊!我如果病危,我没法去卖字,家里人拿什么吃饭啊!

19

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 。。。

王孟英见张养之不相信自己,并不生气。他想了想,提笔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字,文辞“辩论滔滔”,把他的病理来龙去脉列出来。

“你为什么一个内热的病,却会冷成这样呢?是因为热邪阻碍了你身体气血的运行,气血供应不到体表来了,所以你体表会感觉到凉,这是一个假象啊!”王孟英一面解释,一面擦汗——张养之的房间太热了。

这个术语,在中医里边叫“真热假寒”,很容易诊断错误。

张养之是个读书人,他拿起病历一看,写的真合理,有理有据的。于是他就咬咬牙,“好,我听你的!”

虽然看似坚定,但王孟英看出了他心里还是不相信自己的。他苦口婆心安慰:“我不被这个疾病外表的假象所迷惑,而直断这是实热内蕴,并不是自己在那里凭空想象的,而是你的脉象已经显露真相了。你不要担心,只需要服药静养而已。”

王孟英精心开好药方,交给红莲。

张养之按照王孟英的吩咐喝了药,喝了三副。但这三副药喝下去就出了问题了。

出了什么问题?

张养之的病情是纹丝不动!!

这下张养之家就乱了。他的亲戚朋友来了很多,都看着呢。大家都说张养之冷成这样了,那个大夫还用寒凉的药给他泻热,这不胡闹吗?您看,三副药没见效吧!

大家就七嘴八舌开始议论,当时文献记载是“众楚交咻,举家惶惑”,家里都乱套了。

有一个姓于的亲戚在亲属中开始扬言:“养之之命,必送于孟英之手矣!”就是张养之这条小命,一定得让王孟英给治死了。

张养之一听,心里就兵荒马乱了,因为亲戚朋友都这么说。人是具有盲目从众的属性的,更何况一个病重的书生!

最后他就听从亲戚朋友们的安排,另外请两位医生陈某和俞某来给他看病,

这两位医生来了之后,一看,哟,冷成这样,甭问了,这是阳虚,前边温补的药不够!我们再给你加重剂量!于是就开了温补的药。

红莲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无双。无双急坏了,冲过去就告诉了王孟英。

大家想想,搁一般大夫怎么办?噢,我是你的同窗好友,尽心尽力地给你开方子,想方设法治你的病,结果你却依旧不信任我,背着我找别的医生。一片真心,被朋友背叛,不说伤心欲绝,但至少也感觉膈应吧。算了,你治坏了别来找我,我不管了!

但是,王孟英这个人,一心赴救,他想的只有治病救人。所以他的痴劲上来,二话不说,披上衣服直奔张养之家。进了张养之家以后,他连正眼都没看在大厅里坐着的那两位医生,直奔卧室来到张养之的床前。

张养之这时候正在床上躺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