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27

27、献宝 。。。

无双潜心地抄经文。时值寒冬腊月,呵气成冰,伸出手来一会儿就冻僵了。她抄了整整三日,每天只睡两个时辰。

完成之时,她的手已经冻得皲裂起皱了。

她捧着厚厚一叠,将它们送到石大少爷面前。

石诵羲吃惊得不得了,怀疑她拿以前抄的作数,然而仔细翻看,每页纸的抬头俱是“石诵羲为佛祖拜上”,才信了无双是三日内为他潜心抄的经文,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石诵羲把经文在佛龛前烧了,火光映着他白皙的脸庞,如同染上了胭脂。待纸张烧干净,他又上了三炷香,恭敬拜了三拜。

做完这一切,他回头叫丫头找出一瓶香脂,扔给她道:“见你诚心,爷赏你这个擦手。”

无双握住小小的瓷瓶,暗暗松口气,微微一笑,“多谢羲少爷。无双告退。”

*

老太太年事已高,经常难以入眠。而且冬天睡觉,脚捂很久都不暖和,放多少汤婆子都不管用。有一次她跟无双抱怨这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无双回家把自己种的艾草割了一大把,晒得干干的,送过来给老太太,睡前就用干艾叶煮上一壶药水,泡脚。

果然老太太一连几个晚上睡得很香,不由大赞无双。她又听说无双喜欢医药,常常给老爹艾灸,效果还不错,就很感兴趣,问她:“我有个孙女儿,排行第九,今年十岁了,刚来月事。每次来都痛得下不了地。以前听说艾灸能治这个,你说行不行?”

无双听了,心里直打鼓——那可不是自己老爹,而是矜贵的千金小姐。而且痛经有很多原因,如果是寒气凝滞、气血不通,用艾灸效果很好,但如果是器官性毛病,那问题可大了。

于是她回话端个四平八稳:“行经腹痛,原因不尽可知。老祖宗若是心疼九小姐,还是请个大夫来瞧瞧,看究竟是什么毛病才好。”

“请过几回了,都是开了温宫散寒的药,吃的时候好,不吃又不成了。也就那样!其实,我说呀,年轻姑娘都有这个毛病。我也不例外。生了孩子就不疼了。”

无双道:“不知老太太有没有听过钱塘东城清水巷的王氏医馆。坐馆大夫姓王,字孟英。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如若能请得他来瞧瞧就好了。”

老太太笑了,“你说的这位王大夫,我听过他的名头。这一位治疗疟疾,真真有一手哇。”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了。瓯镇总兵的儿子孙楚楼,从镇江来到钱塘拜访父亲的好友石北涯。他在来的路上就病倒了,身上交替发冷发热,两胁疼痛,咳嗽有痰。

到了紫竹山庄,老爷石北涯看他脸色发黑,形容消瘦,非常担心这位世侄,立即请来大夫看病。大夫来了一看,噢,一阵发冷一阵发热,这是疟疾呀!好,外感了疟邪,就给开发散药,把病邪发散出去就好了。

吃了几服药,没什么效果,石北涯开始怀疑这药方不行。他打听到钱塘城内王孟英治疗疟疾,本事那叫一个高,于是请来王孟英给世侄看病。

王孟英诊脉后,询问以前的用药。石北涯就把前一位大夫开的药方拿出来。王孟英一看,连连摇头:“孙公子是阴亏啊!千万不能当做疟疾来治。”

于是,他开的方子,叫做“苇茎汤”,里头有北沙参、熟地、贝母、枇杷叶等药材。

石北涯看到方子里有熟地,大为骇然。他觉得眼下是大夏天,燥热得不得了,而熟地是温补的药材,吃下去岂不是病情要加重?

王孟英耐心地解释:“石老爷,您担心前一个方子的药治不了孙公子的病,但我却担心孙公子患病的身体吸收不了药力啊!我用肃肺润燥、滋肾清肝的药方,给孙公子补得不那么虚了,他才能痊愈。”

孙楚楼听了,拼命点头:“王先生您高妙啊!说得真符合我的病情!我前段时间在姑苏,大夫开的发散药方,吃得我病情反复,非常难受。石伯父,您别怀疑了,我就吃王先生的药!”

结果没几天,孙楚楼病就好了。十天后,他就告别了石北涯,健健康康地回家去了。 ①

无双听完老太太说来龙去脉,非常惊喜:“原来老太太早就跟王大夫打过交道了。王大夫治疗疟疾确是妙手。他治疗其他病也很厉害的。”

老太太于是同意让王孟英来看。

无双主动请缨,说自己家跟王孟英很熟。她拿到了石家的拜帖,交给吴家母。

吴家母立即下山进城,去请王孟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