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真是好梅花儿。”紫翎欣赏着花架子上摆着的一盆白梅花,而屋外的游廊横板上也搁着几盆形态各异的梅花,屋内屋外皆有梅花隐隐的清雅暗香。

“平时闲着没事,弄两盆花儿看看,若夫人喜欢,挑一盆吧。”孙氏道洎。

“算了,君子不夺人所好,姨奶奶精心伺候的也不容易,我若喜欢就来看看,姨奶奶不嫌叨扰就行。”紫翎婉谢了。

梅梓桐笑着接过话:“对了,上回姨奶奶说的鞋样子我想做一双。”

孙氏便命丫鬟:“枕梦,去把抽屉里的鞋样子拿出来。溽”

趁着梅梓桐与孙氏闲话,紫翎抽眼再打量,看见格子架上搁着几本书,便走上去翻翻。原来只是戏文和乡野故事。

孙氏见了,笑道:“闷的时候翻翻打发时间,偶尔给小丫头们讲几句听听。”

坐了一会儿,两人告辞出来,可谓一无所获。

正出西苑的小门,迎面见怜儿端着东西回来,便顺口笑问:“又给公子弄什么好吃的呢?”

“梅花粥。”怜儿答道:“公子的胃口刁钻侯夫人是知道的,为此姨奶奶别提有多操心。最近梅花儿开的好,姨奶奶摘了些白梅花儿,命我送到厨房去熬碗梅花粥。每年冬天都要做的,也只有这新鲜的梅花粥公子还能多吃几口呢。”

“姨主意?我能不能看看?”紫翎忽而心动。

怜儿自然不拒绝,揭开粥碗上的盖子就有股梅花的清香。

“好别致的粥,闻上去就令人动了食欲。”

怜儿颇有些自豪的笑:“是啊,到底姨奶奶有主意。要知道,养身的补粥虽然花样繁多,可公子挑剔着呢,首先就不能用药材,公子闻着那味儿就推的远远的。另有些常用的,公子要么嫌甜,要么直接就不爱。后来,姨奶奶每季里都寻了新鲜的花儿熬粥,公子就喜欢上了,特别是夏天的荷花粥,冬天的梅花粥。例如这梅花粥,姨奶奶说是疏肝理气,健脾开胃的,正适合公子吃呢。”

“姨奶奶从哪儿问来的?”她很好奇的笑问。

“大概是从书里看到的吧,我也不太清楚。”怜儿摇摇头:“姨奶奶没事儿常看书,有次我好奇瞟了一眼,见上面画着画儿呢,像是一种花儿。大概姨奶奶看了那书才知道各种花另有用处吧。”

“我以为姨奶奶只看戏文呢,没见她有别的书。”这正是她起疑之处,难道孙氏出于谨慎,把书放在人看不到的地方?

怜儿笑了:“公子有很多书啊,姨奶奶闲了,也会去翻两本的。”

她笑笑,不再多问:“快把粥端去吧,一会儿凉了。”

待怜儿走后,梅梓桐疑问:“夫人觉得她会从锦公子那儿拿了医书?”

她一面走一面思索,说道:“锦公子是一定有医书的,他自小身体不好,不论是出于了解自身病症还是打发时间,一定收集了很多书籍,医书定少不了。但有一样,毒物或许在医书里能了解,可诊脉却不同,她肯定跟人学过医术。”

“她十七岁就入了侯府,据说那时已无父无母无亲友,如今时隔多年,更难查了。”梅梓桐一筹莫展。

紫翎总觉得有什么在脑子里晃,蓦地说道:“针!”

“什么?”梅梓桐没听清。

紫翎如茅塞顿开般笑道:“我真是糊涂了,把那么重要的物证给忘记了,若在她身上难查,可以去查物证。当初粉桃行凶时的那根银针还留着呢,从那银针的长度、粗细以及做工,显然是特制的。既然有东西,那就有迹可循,孙氏到底是妇人,若要做这东西,只能托人在锦州找工匠,现在咱们拿着东西,把锦州所有大小匠人都查一遍。”

“这、行吗?”梅梓桐虽觉得很有道理,可因孙氏的谨慎,令她很难再抱希望。

“内外并举,没有损失。”叹口气,她说了很沉重的一句:“最好有结果,否则事情就麻烦了。”

在锦州查不到,那必定是在别处所造。孙氏能去的地方很有限,除了锦州,只有京城。京城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人口流动大,几年前的匠人谁知去了哪儿。

回到沁梅院,她命相思找出那根银针,坐在那儿静静的审视。

回想起当初粉桃的举动,险些就成功了。或许不仅仅是她当时警惕着,还因为粉桃是第一回,心里胆怯害怕,动作不够快不够狠。一根银针,一条人命,凶手熟知人体穴位,清楚某些穴位被刺中的后果。

蓦地,她想起了死去的琉璃,会不会也是同样的手法,只是换了个穴位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