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程湘英三人回到祠堂院子里,见张雷趴在桌子上拿着铅笔在张图上比划过来比划过去,不悦的阻拦道:“老张,你现在最要紧的是养病,再不能耗费心神了。”

张雷闻言放下手里的铅笔,尴尬回道:“对不起,是我错了,在院子里呆着没事就总想战场上的事。哎,你们怎么带回来这么多东西,给乡亲们钱了吗?”

郭松闻言笑回道:“张团长,我们药村的乡亲都挺热情的,村里现在又有了水源,日子更是越来越好,你们还要住好几个月,没必要这么见外。”

张雷闻言严肃道:“这不一样,我们的纪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算药村再富裕,我们也不能违反纪律。”

见郭松一脸尴尬的不开口,程湘英出言打圆场道:“知道了,知道了,放心我们不会明知故犯的。这些东西是陆妹子给的,都是适合你病情吃的,我不好意思当面拒绝,等回头一定照价补偿给她。”

说完又赞扬陆二丫道:“你是没去看,这位陆大妹子真是个精干人,来了才两年大大的院子打理的井井有条,家里吃喝不愁日子过得真是好。”

程凯闻言也插话道:“嗯,是挺不错,跟当初娘一样把家里弄得规规整整。”

程湘英闻言道:“对,就是阿弟说的那样,和我娘一样都是会过日子的人。”

说完看到儿子不在,随即询问道:“太行呢,去那疯玩了?”

张雷头朝祠堂的中院撇了一下回道:“看到有人晾晒药材,太行觉得稀奇凑热闹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早起去地里锄草时二丫特别带回来些荠菜,留了些家里包饺子用的,其他的都清洗整理干净。荠菜蛋汤适合肾炎病人,家里还有去年秋天灌好的西红柿、梨膏,冬瓜这些都是肾炎病人能吃的,二丫打算给程湘英带过去。

郭松带着程家姐弟拜访完村里的族老,走到村西头遥望远处的几口井程湘英提议道:“听说陆二丫家就在这附近,咱们也去拜访一下,郭松你认路吧?”

郭松闻言笑道:“知道,她家是在原来村里放石料的渣石场上起来的。听说没多久翻新的地就种出了粮食,昨天回来我爹还专门指了一下。程同志不瞒你,对于这位表妹我也早就想见见真人。别说她给村里找到水源的事,就她那些祖传药方,就让人高山仰止的觉得了不起。我们药村也算是有几百年,药方这种命根子宝贝不管谁家都是藏着掖着,可她却那么大方的公开,这种胸襟就是我这个男人都做不到。”

程凯闻言点头赞同道:“的确,相比西医开设学校教授学生,中医一直都是家族传承,药方更是家族命脉,门外人想要一窥难之又难。”

程湘英闻言评价道:“当初在长春堂,我就觉得这人是个难得的大方、干脆人,该给的给该收的收,一点不矫情。这两年辗转听到的消息,再加上刚才刘大娘的介绍,这位陆二丫应该是个坚强独立的,这种品格一点不比咱们自己的同志们差。”

走上坡路,郭松指着下面挺大的一座院子说道:“程同志,程主任你们看,那个大院子就是陆二丫家。”

三人一路走过去,看到门口拢好的一两亩地程湘英笑道:“看到这里,我就想起在延安时,大家也是想尽办法开荒造地,自给自足解决生活。”

快走到院门口时,正好从一旁的柴禾堆里跑出来几只鸡,咯咯叫几声就往屋子后头跑。郭松看了不由笑道:“程同志,看见这鸡了吧,这里也有典故呢!昨天晚上我家几只鸡没回来,我娘边让我媳妇她们找,边唠叨怎么家里的鸡就没我这位表妹家的让人省心。早上放到山脚下自己找食吃,跑回家下了蛋再跑过去,下午一叫就跟着回来,出了冬天根本不用喂,看着都让人觉得有灵性。”

三人走到门边敲了敲门,由程湘英开口叫人道:“有人在家吗?陆妹子,我是程湘英。”

二丫正在厨房包饺子,闻言脱了围裙洗了手,把龙凤胎从屋里叫出来在屋门口等着,自己赶忙跑着开院门,打开大门看到程湘英三人笑着招呼道:“程大姐、程大哥、郭表哥,你们来了,快进门!”

三人进了门看到院子中间一条青石路,两边是一陇陇开好已经有小苗的地,整个院子既大又干净,不由都点头觉得好。

二丫在程湘英身边指点着院子介绍道:“程大姐你看我这院子怎么样?说起来这盖院子的钱还是你们当初付的药费置办的。种菜、养猪、养鸡、养羊,前后院子里的出产我们母子四个都吃不完,又有村里分得地出产的粮食,我们这日子我觉得终于是有盼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