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月季看了忙赞叹道:“小姐就只是简简单单的打扮了一下就这般美丽,要是认真打扮起来,那还不把那些大家小姐都比下去了。”

牡丹忙捂着嘴巴笑,将手上长长的橘黄色的吊坠耳环递给了穆幕茗,穆幕茗戴上耳环满意的笑了。回过头来对穆夫人说:“娘,你看女儿这般打扮可好?”

“好,好,好极了。只是到时候要穿暖和点,这样子可是要冻坏的。”穆夫人笑着回答道。

穆幕英见自己插不上嘴,将裁衣服剩余的布料和丝线都收拾了一下,打算跟穆夫人说用过晚饭之后就回秦府。正好这时有小丫鬟来报,大姑爷来了,穆幕英见秦子文来了,便对穆夫人请求道:“母亲,既然妹妹的衣服和首饰都已经准备妥当,我还是随子文回府去吧。”

穆夫人心疼的拉着穆幕英的手,亲热的说道:“这几日倒是辛苦你了,也多亏了你绣工好,你和子文用完饭再回去不迟,到时我让你大哥送你们回去。”说完便让月季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衣服和梅花金步摇递给了穆幕英。

穆幕英对衣物最是熟悉,看到是湖州产的都锦,绝非凡品,心里感激得眼泪差点就留下来了,穆幕茗也过来看了看,赞叹道:“姐姐的这褂子真是漂亮啊,滑滑的真是摸着舒服啊。”

穆幕英听了高兴的打趣道:“那我和妹妹换换如何啊?”

“我才不换呢,这可是姐姐亲手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哪是外面做的可比的。”穆幕茗微翘嘴巴的可爱像,顿时引来一陈嬉笑。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啊?”穆大人先声夺人踏进了穆幕茗的闺房。

穆幕茗连忙躲在屏风后面,埋怨道:“父亲真是的,怎么能随意进入女儿的房间呢。”

穆大人听了哈哈大笑道:“我已经和你哥哥在外面站了半天了,摆饭的婆子都来催好几次了,你们都没反映,我只好先进来再说。”

穆夫人推着穆大人,说了句:“你们先去,我们随后就来”就将房门关上了。

穆大人对着穆幕晨指了指房门,嘀咕了一句这是什么事就背着手去了饭厅。

众人等穆幕茗换好衣服之后便去了饭厅,穆大人及三位公子,秦子文都已经坐好,穆幕英看了眼两日未见的秦子文,满是情意,秦子文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眼神,穆幕英的心里欢快极了。

回到秦府,穆幕英先是去秦太夫人房中请了安,秦太夫人卧在床上已睡下,便对着穆幕英摆摆手,说道:“幕英,这几日你也累了,给你公公婆婆去请个安就早些歇息吧。”

穆幕英惊诧于秦太夫人对自己态度的转变,要是往日不让她在外面跪半个时辰是不会让她回房的,给秦老爷和秦太太请过安之后,穆幕英就和秦子文相伴回了房。

两日没见夫妻二人觉得更加的思念对方,边说着话边梳洗,穆幕英伺候秦子文上了床,靠在秦子文的肩膀上,暖暖的说道:“相公,你真是上天对我的恩赐,这一生,就够了。”

秦子文轻啄了一下穆幕英的红唇,捏着她的小手温柔的说道:“英儿,你说的什么话,你是我的妻子,我疼你爱你是应该的,不要说什么恩赐不恩赐的话,这两日你不在家,我就像是丢了什么似地,总是做这也不安心,做那也没劲的,这下你回来了,我们帮着父母好好的准备去除夕宴,等年过完了,我也要好好的读书准备来年科考了。”

此时的科考制度已经很健全了,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又可称为恩科,就是皇帝格外恩典的考科,明年举行的就是常科。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两人自是缠绵了一番不说,穆幕茗这会正和父母,大哥穆幕晨坐在一起讨论着大哥穆幕晨的婚事呢。自从赵家二小姐去世后,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