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部分 (第1/4页)

刘士卿掌握着全息技术,在座各位都是知道的,这一点,在刘士卿送给猎豹特种大队那套装备中,已经显lou出来了。洪大磊他们现在对全息技术不太感兴趣,他们也相信刘士卿不是让他们来看全息技术的,而是看全息投影出来的那个东西的。

那是一个大长筒,两翼还有面积不小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大圆筒的上下两端,还安装着卫星灶一样的东西。在场各位都不是普通人,尤其是叶秋燕和卢永祥两个人,一看这个全息投影,就把这个东西认出来了。

“空间望远镜?刘总,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想造空间望远镜了?”卢永祥第一个反应过来。

大气层中的大气湍流与散射,以及会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这些因素都限定了地面上望远镜做进一步的

观测。太空望远镜的出现使天文学家成功地摆拖地面条件的限制,并获得更加清晰与更广泛波段的观测图像。

空间望远镜的概念最早出现上个世纪40年代,但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哈勃空间望远镜才正式发射升空,并观测迄今。

哈勃空间望远镜属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合作项目,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长期在太空中进行观测的轨道天文台。它的名字来源于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

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太空轨道的 “哈勃”望远镜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同时,由于没有大气湍流的干扰,它所获得的图像和光谱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014年完成了使命,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控制着哈勃空间望远镜坠入地球大气层,在坠入的过程中焚毁了,残骸坠入了大西洋中。

与此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又将他们合作建造的第二台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于2014年6月。发射升空,正式取代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位置。

太空望远镜是人类太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普通人总是把太空望远镜的作用停留在观察天象的层面,但是太空望远镜同样有着探路的功能,如果想在太空中寻找到一条比较安全的线路,太空望远镜是不可或缺的。

第903章 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航天事业包含了很多方面的事情,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这四样高精尖的装备并不能够涵盖住一切,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整个航天系统中的一小部分罢了。

无论是从纵向,还是从横向比较,华夏虽然是全世界有数的航天大国,但是和占领着地球航天事业最高峰的美国、俄罗斯、欧洲相比,特别是与美国人相比,华夏还是有着不小差距的。不说别的,单说太空望远镜,天空一号空间站都已经上天建设多年了,可是国内新闻媒体鲜少有太空望远镜方面的报道。

当然,也不能说国内的天文工作者们没有往这个方面努力,早在2001年神舟二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的时候,就搭载了一台轨道太空望远镜,但是无论从使用寿命来讲,还是从专业性、功能性等方面来说,这台轨道太空望远镜是远远比不上哈勃空间望远镜。更重要的是在这台轨道太空望远镜之后,华夏再也没有后续的开发计划。

目前,华夏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正在和国内的几所高校,联合展开科研攻关,希望能够尽快的研究出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以及质量低于一百公斤的微型天文卫星。不过这些事情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够做到的,太空望远镜和卫星一样,都是属于美欧日等国对华夏严格控制输入、交流的高精尖技术,华夏的科研工作者们能够做的,就是依kao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一系列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只能让人疲于应命。

在所有的太空望远镜中,哈勃空间望远镜无疑是最有名的一个,但却不是唯一的一个。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等都先后往太空中输送过太空望远镜。这些太空望远镜的功能不一,一直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茫茫宇宙展开解读。

例如日本2006年夏天发射升空的第三代太阳观察卫星“阳光B”所携带的太空望远镜,主要用来对太阳进行观察,韩国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联合研发的太空望远镜,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世界上首次绘制出远红外领域的“全天地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