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闪伞⒘贰⒔恕叭�谩保�嵴鞅┝玻�磕暌步龅�1000万两左右。清朝比明朝略好些,顺治7年(1650年)岁入1485万两,200年后的咸丰年间,约为3000万-4000万两。而此时中国人口已近4亿,超过北宋2—3倍。每当看到这段历史,小弟也为宋朝深深叹息。

这些大臣虽然迂腐穷酸,可要是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他们还能大发噘词,可这是几千万两,当初宋辽签计澶州之盟,宋朝每年拿出三十万贯给辽国,寇准还心疼呢。后世也品价这段历史时说石坚一生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宋人也如同阳光般的温暖和怜爱,可他双手却直接或间接沾满了无数外族人的鲜血,以此铸就了大宋的辉煌。

石坚虽然拥有前世的经历,和三个博士学位在手的学问,也料不到这次轰动这么大,他临走时还和华知州吩咐了几句,毕竟庄稼才是根本。这才回到家中。这次破天荒他睡了一个懒觉。而红鸢和绿萼居然睡在一个床上,她们要用身体暖和小毛毛。

丁圃也没有叫他,他可将少爷的辛苦看在眼里,从他搬进来后,就没有看到过少爷玩过,休息过。

石坚睡到太阳老高才起来,他准备梳洗,却看到了华知州站在门外等候。他看到华知州一眼血丝,问道:“华大人,怎么昨夜没有睡好?”

华知州苦笑了一下,他自问做官也够清廉,可昨夜做了一夜的梦,梦里全是宝石在闪着耀眼的光芒,他心想:天下除了你和寇相以及那个范大人能够听到这个消息安然入睡,其余人能睡好才怪?

正文 第四十三章 春种

更新时间:2010…6…26 8:08:39 本章字数:3996

石坚和华知州来到石家佃农的田头,这就是昨天夜里石坚叫华知州做的事,让他一早将和州附近所有的地保、富有经验的老农、地主和旱地大户全部请来,他要教他们种植红薯等引进的几种植物方法以及棉花的载培技术。一听到这个消息,那些人跑得飞快,自从石坚在孙家说过那番话他们可放在心上,盼望着这一天已经盼了一年半都超过了。

石坚来到了田头,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他。自从他发现了那种抛秧法,以及莲藕水田引植的成功,更让他树立了权威性。抛秧法就不要再说了,那些被石坚教导的移载莲藕的人家在过春节时可是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那些农民硬是家家户户都送了最好的莲藕到石家感谢。可又被老太太送给了那些贫寒人家,一时被乡里传诵。

石坚首先选择的是棉花,现在有了这几种旱粮,他也不怕误了宋朝粮食的收成,衣食住行,衣也是十分重要的。他叫佃农拿来猪粪、稻草灰以及泥巴和在一起,然后找了一个细毛竹筒锯成二十公分高的段,在那个泥巴混合物上一合,成了一个培养钵。然后用手将棉花籽种在上面。这样一来,他手上也沾满了泥巴。

红鸢和绿萼不顾手中的小毛毛,都心疼地阻止他说:“少爷!”

这个小毛毛大约和人类相处久了,知道这些人不害它,现在胆子也大了一分,加上昨夜两个少女用身体温暖它,现在抱着绿萼肩膀不放,还用两只小眼睛嘀溜溜地打量着众人,硬是将众人的目光从石坚身上分走一半。不过幸好它还没有成年,加上瘦了不少,只有十斤重,绿萼还承受得起,要是一个成年考拉,重二十多斤,时间长了,绿萼可吃不消。

一听绿萼这样说,这些农民才想起这个少年可是天上文奎星下凡,连皇帝和皇后念念不忘,将来是大宋的宰相,怎能让他亲自劳动。于是跪下请求石坚净手,有什么活让他们来干,他站在旁边指教就行了。

石坚望着这些跪下的农民,感概地想:无论什么时候,还是农民是最朴实的。他说道:“你们都快起来,连圣上还在宫里为天下做示范,亲自农耕,况且小子?这些新作物的种植方法不仅关系到你们,更是关系到天下百姓有更多人不为温饱发愁,小子不能不慎重。”

老太太在边上颇具威严地说道:“绿萼,你回来,小移做得是对的。”

在老太太和石坚两人的劝说下,这些农民才从地上爬起来。

石坚拿起这个营养钵说:“小子知道你们中也有人偷偷引进这种棉花。”

这些人中,特别是那些大户基本上听了石坚在孙家的话后,基本上都引进了,此时脸都红了起来。

石坚看向他们,说:“谁都想日子过好一点,小子能理解。况且穿衣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只是你们种植的方法不一样,就连雷州那些农户也是种错了。小子遍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