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夏人占领,李士彬父子也被擒杀。乘胜优势,元昊大军直至延州城下。

范雍肝胆俱裂,一面命人紧闭四城拒守,一面派人带信急召当时屯守庆州(今甘肃庆阳)的延路副总管刘平和石元孙。

事后石坚感概。虽然与历史上有所不同,但大势相差无几,只是这时候所有参与地主角年龄比历史上小了一点岁数罢了。另外时间也从冬天改成了夏天。

元昊地速度很快,只是一天多时间,就将大队带到延州城下。

看到了西夏密密麻的队伍,刚刚被朱历激起地士气很快就低落下去。可以说宋朝已经承平日久,最多也只经历过一些小谋乱,这还是边远的蛮子在捣乱,很快就被扑灭。几乎百分之九十九地士兵都没有以过实战地煅练。这个纯度可以赶上后世的纯金比例。而这一年,党项兵在元昊的带领下,南征北战。站在哪里就有一股冲天的杀气透出。而且此时延州城内留守的士兵不足一万人。不但这些士兵,就是范雍看得也生了惧意。

党项人来到城下,他们显然没有将这个城池上的宋兵放在眼里,自顾自的安营扎寨。然后元昊派人到城下喊话,大意是你们现在是没有办法守住延州,现在投降还会给你们一条生路。有才能的我还能重用。事实元昊手下有一大批谋臣,其中汉人还不少,象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而且,教诱元昊以“大略”侵宋地主心骨也是两个汉人:张元、吴昊。这两个久试不第地读书人。自恃胸中文韬武略,本来想投靠宋朝边境献计献策立功名,一直不受重视。气愤之余,二人就连袂叛逃,亡入西夏。他们入西夏也颇有戏剧性,二人到达兴庆(今银川)后,天天在一家豪华酒馆痛饮欢歌,又在雪白的粉壁上用笔墨大书“张文、吴昊来此饮酒”,被西夏“派出所”便衣现。连夜抓起,直接押往元昊处。元昊知道此二人不是凡人,便亲自审问,怒问二人怎敢犯我名讳。张、吴二生鲜衣华裘,皆一表人才,虽然人被捆成个粽子,两张嘴仍旧伶牙俐齿:“你连自己姓什么都不在乎,何必在乎名呢!”一句话正戮中其痛处:唐朝五代直到宋初,元昊一族姓“李”。而后至今。元昊一族姓“赵”,皆是中原王朝的“赐”姓。于是。亲去绳索,好言相谢,三人顿时言语甚欢,张、吴二人成为他侵宋地最重要谋士。张元、吴昊二人虽是书生,却熟知中国历史和军事战略,他们力赞元昊进取关右之地,占领关中,向中原腹地挺进。同时,与辽国联合,让契丹人在河北进袭宋朝,最终使宋朝两面临敌,“一身二疾,势难支矣”。这些策略,皆是一剑封喉的毒招,无论哪一招成功,宋朝都会有亡国之忧。“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张、吴二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种异类。而宋朝也有不少党项人,总之这段历史远不是民族纠纷那么简单,换而言之,这根本是李继迁和他的后代还有张元吴昊这样汉族败类的野心。加上宋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岐视和压迫地政策,同时内敛,才给了党项人崛起地机会造成的。就是这样,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纷纷依附宋朝,其中还包括党项人地本身。

看到党项人猖狂地样子,朱历对朱耻说:“儿子,你眼睛好,有没有本事也长长我宋人的威风?”

朱耻答了声好,吩咐人将他重弓拿出。本来他力气就很大,不然和杨文广硬接了一招,都将杨文广手也震得一麻,后来杨文广还特地指导过他。后来城门一役,杨文广看得欢喜,连家传的一些武艺都悉心教给了他。现在的朱耻已和去年进京时的朱耻不一样,早已非是昔日阿蒙。

他张开了弓,第一箭将那名在城下喊叫的党项人射穿咽喉。第二箭竟将近一百多步外的党项人的大旗的旗杆射断。

看到了他这两箭,城头上宋军全部叫好,一时为之士气大振。

这使元昊恼羞成怒。他立即派人攻城。

这时候由于党项人在兵器上一直下了苦功,他们地弓弩质量已经胜过了宋朝。这时候虽然他们在城下,但还是将箭弩全部射在延州城上。

朱历可是参加过灵州保卫战的,他早知道西夏兵器地厉害,这时他已经完全顶替吓傻了的范雍,他大喝道:“盾牌手。在前,弓弩手在后。盾牌手保护好弓弩手,弓弩手,往下射!”

只是一会,双方就有不少将士倒下,不过这时候朱历却现了在人群中有一个少年,他的箭法似乎比自己儿子还在厉害。只是他额头上刺着字,看来是一个配到边关的罪犯。这个少年长相还十分峻美,某些时候都能使他想起那个在京城中遇到了风华绝代的石家郎。只是一个飘逸,一个冷肃。于是他留心了一下,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