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赵堇在一旁听了咯咯地笑。她从小在皇宫长大,看到父皇和几个叔伯那一个不是王妃无数,也不吃醋。不过她看到这张床说道:“这张床好大啊。”

赵蓉心想幸好来得及时,不然都会让这个小丫环吃了“头食”,她不无醋意地说道:“这是石大人图谋不诡,他想大床同眠。”

赵堇还没有反应过来,她随口答道:“这样也很好玩,蓉姐姐,反正今天我们也不走了,不如这样,我们晚上试试吧。”

因为事关到整个第四卷的构思,昨天一天都写得不好,没有传。见谅,不过以后我决定宁肯速度放慢,也不要出现第三卷中一些不好地章节。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八章 血城。霸道

更新时间:2010…6…26 8:09:28 本章字数:4874

太阳终于下山了。在一片凄凉的号角声里。西夏人终于撤退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次进攻。

明知道今天的守城会守的很辛苦。但都没有想到是这样的辛苦。西夏的征兵制以部落为单位。一个部落就是一支武装力量。征兵时以帐为单位派征。大体上男年满15岁叫做成丁。要服兵役。每2丁征取1人为“正军”。每4丁中抽2人随军服杂役。叫做“负担”。一个负担叫做“一抄”。每抄是最小的军事单位。各部落之兵称为一溜。由各部落领带领。西夏规定凡属正军。配给“长生”马、骆驼各1匹。死了要赔偿;团练使以上:配给帐1幅。马1副。箭500枝、马1匹。骆驼5匹。此外。还给“旗、鼓、枪、剑、棍、、袋、披毡、浑脱、背索、锹、、斤、斧、箭牌。铁爪篱等兵器和军需品;刺史以下:无旗鼓。每人骆驼1匹。箭300支。兵3人。无帐幕。住在用木架支撑覆盖着毛织物的“幕梁”之中。一般士兵规定3人住一“幕梁”。从这一点来看。西夏虽没有宋朝国力富裕。但对士兵装置的重视程度却远超宋朝的。在圆昊时除了组织由党项羌组成的“族内兵”之外。还增加了“族外兵”。所谓“族外兵”。指的在被俘掳的汉人中挑选勇敢善战组成军队。取名为“撞令郎”。让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这样可以减少党项军队的伤亡。同时圆昊为了便于对军队的管理和调遣。仿照宋朝“厢”、“军”的设置。以黄河为界。将全国划分为左、右两厢。共设立十二个监军司。各立军名。规定驻的。象这次圆昊进攻延州时就带了祥佑军司、嘉宁军司、静塞军司和神勇军司部分兵力过来。因为是全民皆兵。西夏国家小。可兵力不少。士兵达到近五十万人。兵种又分为“铁鹞子”又叫“铁林”。西夏最著名的骑兵。这种骑兵约有3000人。分为十队。每队300人。队有队长。担任队长的皆一时之悍将。这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圆昊除了用它作为最高统治的护卫外。还用它来作为冲锋陷阵的“前军”。这支骑兵装备精良。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骑士以索贯穿于马上。虽死不坠。在圆昊打败回鹘、吐蕃以及刘石军队时。这支骑兵就挥了重要作用。还有“擒生军”一种在战争中专门俘掠生口的军队。计10万人。这是圆昊中最臭名昭著的兵种。对各族人做下了许多天理难容的事。“卫戍军”由党项贵族子弟中挑选能骑善射组成的轮番宿卫的军队。计5000人。泼喜军。即是圆昊军中的炮灰部队。除了这些正规军。还有大量的民兵部队。无复兵民之别。有事则举国皆来。这种军队平时除了从事生产、战时由部落领点集出征。就是这种民兵也从小经过艰苦的训练。盖如臂之使指。即成行列;举手掩口。然后敢食。这与宋兵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成了明显的对比。

这次圆昊也不可能将全国士兵全部带来。毕竟还要防止辽与回鹘、吐蕃的反扑。同时也防止宋人从其他方向乘虚而入。即使没有这种可能。他老子也不可能将全部士兵都交与他手中。这次他除了带了正规军。也带了大量的民兵部队。他第一次攻打延州和留守在延州城外的就是这种民兵部队。虽然这些民兵部队也比宋兵强悍。可与正规军相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才会让朱历大胜。

然而这次的损失使圆昊恼羞成怒。他带兵征战近一年。从回鹘征战到吐蕃。还没有遇到这样的巨大损失。第一天他就叫宋兵见识了什么叫差距。西夏士兵还没有攻上城头。就有无数的投石车投下的巨石和强弩给宋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才是开始。只要每有一名士兵登上城头。宋朝必须要拿两名以上士兵的性命才能将他们从城头上杀死。并且圆昊还从四个城门同时起进攻。

所幸夜袭一战。增加了士兵的勇气和信心。加上范雍老夫子的奖励。再次激起了士兵拼命的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