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1/4页)

土地上占着一片土地生存,将我们大夏的血脉保存下

这一条道路也是在汉唐最强盛时,许多蕃狄最后被逼无奈选择的道路,他们有的一路行进了中欧,可大多数民族也永远在这迁移的过程中消失了。

显然元昊一不想放弃现在的皇位,二更不想象一群丧家之犬一样,向西边流浪。他更显得烦燥不安,在大殿里走来走去。现在兴庆府的皇宫简直还不如宋朝的一个商人家的府邸。皇宫还是那么大,可到处是残断壁。元昊是想修,可那来的钱修。他回到兴庆府后,只是草草修了一下了事。这个议事殿也没有了当初的金壁辉煌,只是就着原来的墙壁,用几根大木头支撑着,上面盖着梁瓦,四周用红砖砌了墙壁了事。地面也是铺了一层青砖,元昊的靴子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他走了一圈,说道:“那么你刚才所说的三杀是什么?”

野利仁荣心中一叹。其实他早料到元昊不愿意走这两条道路。就是他现在无论采取进入山区与宋军慢慢游斗或者进入更西的地方,都要时间准备。可石坚现在不会给他们留下多少时间了,如果现在不准备也就来不及了。而且他也预感到这两条道路也是现在元昊最好的道路。元昊的不选择在他的意料之中,可他还是有些失望。

他说道:“我开头说过。其实问题的关健还在于石坚。只要宋朝没有了石坚,士兵不但立即失去勇气,也没有更好的将领指挥宋军,那么就是他们进攻我们大夏,以陛下的本事,也可以从容面对。”

元昊点头。他现在对于辽国或者是宋朝,他可以说一个惧怕的人也没有了。至于那个宋朝的赵蓉或者辽国的瑶慧郡主,也许她们是有一点小聪明,可她们终究是女流之辈。打仗与玩小聪明更是两回事!

还有狄青等人,他们太小了,还没有成长起来。至于种世衡,他的影响力太小,指挥不动全部的宋朝大军。范仲淹也是一个人才,可他只是一个文臣,自己不进犯宋朝,他们还敢进发西夏不成!

野利仁荣说道:“所以我想出了对他进行刺杀。现在陛下也看到了,随着许多我们大夏的部族涌入了宋朝陕西各州,就是石坚也没有能力将这些部族分别开来。其实这些部族大多是为了能够生存,去到宋朝吃上一口饭的。”

听了野利仁荣的话,元昊老脸微微一红。的确,今天西夏到了今天的地步,全部可以说是他的个人所为。当初李德明留下的西夏是何等的富足,可只是几年之间,就让他糟蹋得一干二净,而且马上连百姓吃饭都成问题,不得不到宋朝乞食,可这一来他们还能回到西夏来么?

这时候嵬名守突然插言道:“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在关健时,自救。”

“什么方法?”元昊问道,现在主意越多越好,只要能将眼前这几年难关渡过,那时候天高他飞,海阔任他游了。

嵬名守说道:“现在我们可以借着涌入宋境部族繁多之时,安排一些忠心的部族进入宋境。特别让他们有机会进入陕西各个州府的城池里。如果石坚带着大军进攻我们,那么他们可以利用陕西空虚的时候,将这些州城拿下,到时候宋朝大军进退失倨,反而我们就可能反败为胜,一举击溃宋军。到时候我们大夏之困也就化解了。”

石坚在陕西开发水利,但他更着重于工商的发展,许多作坊还有矿山的开采,使得许多百姓进入城市里寻找挣钱的机会。其中那些蕃子挣钱更是心切,涌进城市里更多。所以嵬名守才有此说法。

张元在背后摇摇头。

果然野利仁荣说道:“这也是一种办法,也许会让石坚造成一定干扰,可不会达到你所说的目的。反而我们大夏会失去这些忠心的部族,得不偿失。原因一是宋朝现在的确富裕,而且那个石坚所提的种种融合消灭其他民族的办法,用心残毒,可很诱惑人。我们所有人不能保证这些部族进入宋朝后,这些部族看到了富裕的生活后,还不会变心。只要有一个部族变心,就会引起石坚的警觉,并通过他们的告发将其他部族显现出来。也许我们可以将这些部族一个个分批进入宋境,让他们彼此都不知道。可是除了一些部族会变心。相信那个石坚现在看起来松驰,可一旦他出兵的时候,肯定对各个部族进行整顿,他不可能放着这么大漏洞置若罔闻的。我们又能派出多少忠心的部族进入宋境?到时候又能剩上多少部族还在城中?这一点点的部族能起多大作用?”

说到这里,他叹道:“还是那句老话,只有将源头找出来,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元昊问道:“那么怎样才能杀掉石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