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 (第1/4页)

听到石坚同意,这个通判才兴高采烈地离开。知道石坚每夭要处理许多事,自己这些人不便打扰。

石坚这才将脸转过那个族长的儿子。说起来自己还得要喊一声哥。

不过现在自己就是喊他,他也承受不起。

适他来有什么事,这个族哥就说。家乡百姓想念他。问明“引一落存回京途中,到家乡着一下。还别说,这一眨眼就两年之久没有回去了。

石坚摇头。现在这种想法不可能。因为他如果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都没有事。还有几千重犯,这三千多人,可以说都是个个能千刀万剐的。否则都让他当作奴隶,卖到南洋岛上了。他不可能分道跑到老家去看看。

听到他没有答应,这个同族兄弟还有些怏怏。但石坚又说道:

“国事为重,无职在身,我自然可以随时回去。如果有职责在身”必须以职责为重。”

这个同族兄弟悚然一惊,都忘记了xち他可是宰相。

石坚又说道:“还有以后你们都帮我管理着产业。大家辛苦了,可以多拿一点钱,但不可以仗势欺人,到时候我说人也说不起。特别你网才,那些人都是朝廷命官,有的是四品官员,有的是五品官员,最低的也有七品,你那种态度不好。”

虽然百姓见到官员,未必一定要下跪,可是也不能以一平民身份如此倨傲。当然如果特别有才学。也没有关系,可只是帮石坚挣钱,这不是有学,而是在仗着石坚的势了。

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石坚也就点到为止。

这位同族兄弟连声称是,然后告退。石坚虽然说了他,可也没有慢怠,派范护乐替他安排了客栈休息。

第二天石坚还在等待着。这一次江宁府因为慎重,还有因为许多精兵抽走,所以行动缓慢。其实有几次石坚想要发火,可看到江宁各个官员忙得团团,硬是将这一团火气忍住。

转眼就到了晚上,江宁府在秦淮上布置了一场精彩的灯会,还有一些歌舞。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是在唐初,开始兴盛是在宋朝,有赏月,月下歌舞,还有拜月等活动。但中秋祀月的历史更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另外中秋节也是中国的三大灯节之一,另两个一个是春节,一个是元宵节。但在宋朝,特别是北宋,中秋节作为灯节,多集中在南方。

石坚和赵蓉,还有申义彬夫妇,在护卫的保护下,一路走来,两边挂满了彩灯,什么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还有一种小巧玲珑的灯笼,一点xち红。不过这个灯笼不是来挂的,而是来放的。

许多百姓将这种灯笼点燃,放在秦淮河中,引起来画舷上的姑娘们或者岸上的百姓指指点点。还有了有钱人家的小姐请人做了漂亮的荷花灯,一个个随着河水流淌,就象是天上的繁星一样。

扎个小辫穿短衫的是学童、峨冠博带的是书生、绿衣宫扇的是闺秀。系着短袄的是百姓,到处都是拥挤的行人,石坚扶在一处拦杆上,看着这繁华的景象双道:“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如果不是军事的上无能,中国历史上最富裕最安定的王朝就是宋朝。特别是北宋。

看着他深情款款的样子,身后的官员都在心里叹息。如果论这位大人对宋朝所做的努力,可以说前所未有,恐怕后来也无人可比。或者今天这种歌舞升平的样子,他看到是最欢喜的吧。

其实如果单论品性,现在就是与他作对的那一部份官僚,也不能否定。

这一次石坚前来,他怕被人围观。因此再三对这些官员说道,我可以前去,但我们都得便装,看看就行了。别惊动百姓。虽然都是按照他的话去做了,但想不被人猜出。很难。其实江宁这一干大佬跟在石坚后面小心翼翼地,早就被百姓注意了。但都在猜测,还没有人准确认出。不过也差不离了,特别是石坚与赵蓉的相貌在哪里,一个是郎俊,一个是女俏,这种人才放在哪里都是罕见的。

就此这时候,一行少女一边唱着歌一边舞蹈,向这边走来,唱的还是石坚抄袭的那篇《明月几时有》。现在石坚懒得去抄,可能这些名作也因为他将历史改得一团糟,或者改得更好,这些名作也很难出现。

至少他不会让柳永一辈子与鬼混吧。如果他实在扶不起来,另作一回事。那么柳永还会有后来那些名词出现么?

或者他的两个学生让他调教后。宋朝不再分为两派,苏东坡不再夹在两头受气,那么也不会一再地流放,还会写出那些荆司么?或者要写了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