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部分 (第1/4页)

“好,你先回去,我一会派人送有”

老蔡急了。

然后匆匆忙忙地跑走了。

石坚看着他的身影,有些感动。但学校的事情他真不能多插手。

否则他不是在高处,真要跑到珠穆朗玛峰顶上了。危险。别看以后就是刘娥死了,赵祯对自己十分信任,可也是注意。不过暗中可以帮助他一下,只是这样,自己又没有空闲了。

晚上石坚正与红鸢说着话。现在终于让她称心如意了,肚子渐渐隆起,一天到晚骄傲地挺起来,唯恐别人不知道似的。石坚看到她这样子,只是摇头。可这样一来,她脾气好多了,开始知道谦让了。这是好事,省得连赵祯都说她是天下最牛的丫环。

可老蔡不识趣地来到他家中。真还带来了许多资料,包括学生的表现,老师的来历善长,学校的课程,还有各种基础建设。只是这些资料,或者叫它档案吧,太多了。他一人拿不动,还请了两个下人抬过来。

石坚看了无语,我这要看到那一天。翻翻吧,在老蔡目光监督下。石坚无奈翻,看来今天晚上不到四更是别想休息了。

学校课目很多,总的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军事,因为吸纳了许多烈士后代。而且也聘请了一些武将与伤残的将领来做老师。应当来说这些人未必称得上大家,但都有各自的战斗经验,有他们指导与无他们指导是两回事。当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还看自己的天赋。

可是石坚看了后唉声叹气。原来师资还可以,但进修军事的学生太少了,连他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父祖的行业。这还是在报纸整天吹捧下,朝廷也加重了对军人的封赏。否则石坚都怀疑这几百名军人的后代会不会全部放弃修学军事。难怪学校中只有格物学与经学的学生吵。看不到修学军事的学生参预。

再说吧。

然后就是格物学与经义学。作为传统的学问,学经义的学生比学格物学的学生还是多得多。特别是官宦子弟。但也有不少看到学格物学的前途。同时还有兼修两门学问的。

但翻看教师名单时,他看到两个熟悉的人,一个是胡缓,一个是孙复。中国北宋着名的三先生嘛,还有一个被夏辣害死的石介。不过现在的胡俊名气不是很大,在泰州讲学,被朝廷听闻后,接到这所大学来。还有孙复。同样还是穷秀才。屡考不中。当然这也要运气的,象胡旦那样牛的状元千古难有。一般从无数举人当中考中那么一点点进士。还要题目正对他的味口才行。同时还要反应速度快,必须在规定范围内考完。就是石坚科考也未必名列第一名,只是现在没有人敢质疑他就是。历史上他与苏询一样,都是特进,进入朝廷的。

这次前来是因为范仲淹的推荐举才进入大学。这是前几年范仲淹因为母丧居南京(商丘),孙复因为穷因,流浪到南京,范仲淹从言谈中发现其非乞讨之辈,遂为之谋了一个学职,并授之以《春秋》。

孙复既免瞻养之忧,便刻苦学习。受到范仲淹的喜爱。但这次范仲淹守孝时间不长,便被石坚象催命鬼一样再次催回陕西。那时候正值陕西用人之时。

至于石坚所说的石个他的运气最好也最不好,最好的是现在。

考中进士,任郓州观察推官。但直已经看出来了,可教育水平还不为世人所知。

石坚指着孙胡的名单说道:“这两个人将是好老师。”

蔡齐有些疑惑,连一个进士都没有考中,会有什么学问。但对于石坚的识人眼光他也不敢质疑。

但同样,石坚也看到他几个让他感到讨厌的老儒。没有办法,谁叫他们经义学得好,也因此进了学校挂职。

草草翻翻,石坚说道:“我有数了,明天把这件事办妥。”

看完了?蔡齐本来还想再说,可想想不能本末颠到,他来就是为了让石坚将学校里争执的事情摆平。其实石坚现在还比他后悔,让他这一折腾,又到了三更了。早知道还不如跟他立即到大学里,将土价摆平,自己还好休息一下。

累了,睡在床上,任赵蓉她们穿什么内衣在眼前晃动,也不想了。

他还郁闷,我也算放权了吧。可为什么事情这样多,看这样下去,我以后也不要搞什么避嫌,直接与诸葛亮两人一起进地府共同唱一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活活累得提前若干年见阎罗王了。

第二天石坚不愕不来到大学。全部在欢迎他呢,特别他的那些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连学经义的学生也涌在门口欢迎。石坚不但在格物。同样在经义上水平很高,不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