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部分 (第1/4页)

侮辱。人家契丹皇帝都没有生气,你打什么不平。

只有曹贵妃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石坚。其实所谓的忠不是挂在嘴边的,象石坚这样想方设法为赵氏赢得民心军心,才是真正的忠。回去后得与太后说一下。

石坚在一旁说道:“国不在于山河之险,而在于君主之德。皇上。其实隆德府的城墙远没有兴庆府的高大,之所以坚持那么多天没有丢失,全是因为朝廷现在政治清明。皇上切记。”

这一路来,石坚已经多次借题发挥。对赵祯劝戒教导。而且还有活生生的例子。到现在站在一旁的薛圣与包拯才明白他的用意。如果在朝堂上无论石坚怎么说,都是空洞之谈。但在出巡时,有例可证,这样的劝戒才会起来真正的作用。

其中让赵祯最大的感触就是他跨入黄河后,第一次在百姓家中吃饭。这个百姓可有些慌张。皇上哎,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办。于是拿出家中最好的白面,还有咸菜,讨要了几个鸡蛋。还要找鸡来宰,让石坚劝住了。可就是这个赵祯也难以下咽。他看着石坚吃的狼吞虎咽的,好奇地问道:“好吃吗?联觉得难以下咽。”

石坚努了努嘴说:“皇上,你问问他们平时吃的什么?”

赵祯一问,这还是来人才拿出来的招待,否则平时里,连馊头里都夹着野菜,那敢这嘞乞白面。

赵祯当时脸色就挂了,这个老百姓一看皇上脸色变了,可吓坏了,他跪下道:“皇上小的很满足。以前时候连饭也吃不饱。现在不愁三餐温饱小的很开心。

那一次赵祯的感触很大。过了半天才说:“联做得不好啊。”

石坚笑笑,但没有说,怕赵祯感到骄傲。其实在这时代如果让所有百姓都解决温饱,可以说赵祯真会成为千古一帝。能让百姓三餐有一点米粒下肚,那就是仁政了。当真每一个人都象那些富商人家,比皇上的生活过得还好?

然而薛本他们也担心一点,那就是以后宋朝没有石坚这样的大臣,谁来劝戒皇上?这个出巡就可能变了味道。石坚也担心,可他能有什么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君主的权利减少,这样不至于出现一个昏君时,而使国家迅速衰落。可他也不敢这样说。

赵祯点头。没有进城,虽然城中百姓眼巴巴地望着。可是赵祯的车驾已经北上,将抵达襄垣县。也从襄坦起,开始成为重灾区。但到的景象并不象是受灾的样子。一排排暂新的房屋,整整齐齐的排列,虽然不大,但看上去很干净。这是石坚所谓的农村规刮。正好这一次契丹的严重破坏,整个重建。反正在用钱往上堆。

这一点,赵祯很满意。

可是一会儿,他开始皱起眉头来。原来他看到许多农民在开挖水渠。如果从地图上看,隆德府有好几条水系,但都是上流,水流量不大。不但隆德府,整个河东路基本上都是缺水的地方。因此借着这次机会,石坚指示,河北路治水,河东路引水。

但现在天气很冷了,赵祯穿着裘皮大衣,还感到寒气直往颈子里面灌。至于那两位主子躲在凤辇里,都不敢下来了。

石坚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在陪同的官员耳朵里低语了几句,这个官员招来了一个正在干活的百姓过来。还赤着脚呢。赵祯看着那一双大脚踩在冰冷的泥地上,心里面前感到一阵**(别怀疑,我小时候做过这样的事)。特别那个北风还在一个劲地吹,赵祯对薛本问道:“薛爱卿,这就是你们鼓吹的大治?”

薛本心想,我可没有鼓吹,要吹的只是那一班为了取悦你的官员。

但他看着赵祯脸色铁青,没有敢回话。

赵祯暴跳起来,说道:“联要撤富彦国的职。来人啊,立即传令,让所有百姓停止挖渠。”

富彦国就是富弼,就是他主持河东事务的,河东路转运使。

这个百姓还在发愣,因为现在都的到了教,不能传扬皇帝的来到的消息,骚扰百姓。他也不知道富彦国是谁。当然如果说富大人,他一定明白的。可这不让他们挖渠。这有点着急了,他立即说道:“这位大人,千万不可啊。”

还没有听到联呢。包拯在后面发笑。

几个官员准备下去,这是圣旨。敢不遵。石坚连忙做了一个手势。将他们拦下来,说道:“皇上,别急,让我来问一下。”

然后他转过身来问这个百姓:“你们为什么要挖渠?”

“是,是,是”这个老百姓一听皇上,两个牙齿打颤,连话也说不周全了。

石坚一看,只好又带过来一个百姓,其实其中的经过,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