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 (第1/4页)

石坚在心里又想起赵蓉的话,才与德之间何去何从?其实也不怕这些小人,只要主上支持,这些小人乖巧得很,就是象夏橡都在向石坚伸橄榄枝。只是他看事情更长远,不象这斤小李淑。难道看不出来,刘娥没有几天好活了嘛?

李淑又道:“此其一也。”

就这一下子,罗列了四条罪名。改旨,逾制,结党,慢主,甚至还有图谋不诡的罪名在里面,这才其一也?

“石大人深受先帝与太后,以及皇上宠信爱护,石大人自当鞠躬尽瘁,报效朝廷,诗曰,蔼蔼王多吉人,维君之使,维君之命(出于《卷阿》,王的身边有许多贤士,都供王使唤命令然石大人何行?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出于《先进》,言论笃实的人,可以称他为善人,可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石大人在陕西时,朝廷官员变动,这是自然,自宋立国以来,有几人在本位上居于长久?然石大人言草民累了,让太后名声扫的。复至大洋岛,既知交子之祸,朝廷数次下旨询问。人不知其踪也,臣不知石大人何来权利,离大洋岛而至江宁乎?然留三策,使名声复凌架于朝廷之上。是得其小,失其大也,既知有变,何不将变掐于将燃未燃之时?”

这句话说得更恶毒,虽然你也做了许多事情,可是前后两个皇上加太后对你这么好,报效君主就是应当的。

可我怀疑你是真报效还是假报效?且不谈你逾制跑到江宁,就说交子。你不是不知道祸害,为什么你不返到京城进谏?将祸事掐灭了,那时就是有人造反,也因为朝廷有了钱,反势也不会有这么大。而且别人没有这本事,可是你有这本事。这是想办法把朝廷名声搞臭,来显映朝廷的无能,和离不开你。更不谈。朝廷更调官员是正常的事,可你来个草民累了,让太后丢脸。

这一条罪名落实了的话,就可以妾即将石坚拉出去推斩了。

这回一班直臣可真有些急了。

薛本说道:“李校书,当年西北那次朝廷的调动确实有失偏颇,圳盯发换去了夏大人后。不但十几万十兵战死。怀连累,乙八残死。还有曹将军。这件事已经盖棺定论,李校书怎么又将此事翻了出来。

那是朝廷一件丑事。别以为用这个就攻击了石坚。

蔡齐更是说道:“交子之事。石坚已经上书朝廷不可再印,而且临走时还再三叮嘱。这不是三岁小孩。这是朝廷犯下的过失,与石大人何干。或者你真当石大人是神仙,能有前后眼。如果他有这本事,怎么不早把你踢出朝堂。想来踢你这个小校书郎,还不是难事。何必轮到今天让你来污蔑?”

有许多大臣都发笑。下边的话更不好说了,如果石坚真的能恰会算。那么连今天这场朝卓都省去了。

余靖也站了出来说道:“而且下官也可以作证,那天石大人接到朝局溃烂的消息后,大醉了一场。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石大人一时无从下手,都有了自暴自弃的打算。但在第二天,他还是要坚持上路,回归中原,可让我们拦了下来,让他细考虑一下。才有后来的大批粮食押往京城,奇袭河间府之事。

以小破大,逼和契丹,将局面化解开来。

实际上那天只是萧小一一人阻止了石坚,可现在怕刘娥连带着找石坚的麻烦,顺便将萧小一解决了。因此余靖也担待了。毕竟萧小一不是石坚,就是刘娥弄死他,也不会犹豫片刻。事实石坚不谋定而后动。就没有兵出河间府那一妙着。更不论因为他带来的大量物资一下子将朝廷的物资紧缺缓解许多。

但立即有大臣附和李淑,说石坚本来陕西归来就犯下了大错。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王犯错,作臣子的就应当规劝,而不是没有尊贵。摞皇上与太后的蹄子。到了大洋岛之后,且不说,他留下的三条计策,可与他离开大洋岛,而使朝廷断了消息后,所失远大于所失,本身就是逾制,还有失踪的时间也太过巧妙了。

石坚突然哥次睁开眼睛说道:“各位不要吵,下边还有呢。且听他再说。”

看着石坚淡定自若的样子,李淑心里面有些发虚,不过到了这时候,已经没有让他再缓和的余地。他说道:“这是微臣看到的,想到的。不得不吐。这只是其二。”

他还来个不得不吐。

其实今天已经注定了他将有一个一生中最难忘记的一天。

看到石坚再次闭上眼睛,他继续说道:“此次圣上英明,不惜辛苦。冒严寒奔波千里之外,与民同苦,万民交指称赞。可是石大人作为陪同官员,竟然将皇上带到边境之处。如果不是探子禀报,都有可能使皇上身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