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部分 (第1/4页)

原地。屡犯党众三十几人擒拿送到京城。皇上责问。回答说:“我们是不开化的小民,因为饥寒所迫,才做出这样的事。”宋真宗不但没有怪罪,还送了大量财物给他们,让他们回乡。后来蒙氏一看,有好处,派了蒙汉诚三人来朝,又获得了大量好处回去。

到了祥符六年。蒙但契来挈来归,安于桂林。但九年再次成寇。这一次与宜州知州董元己压迫有关系,被曹克明镇压。蒙承贵穷蹙,再次请降,朝廷允可,蒙承贵北望称万岁。然而过了数年后,蒙肚再次背叛朝廷,以后如宋真宗所言。宋朝大军一镇压就投降,不镇压就作叛。朝廷也无可奈何。

在龄州下属几十个羁康州中,抚水蛮并不是最强大的一支之一,也不是著名的西南七蕃。可作乱的次数最多,都引起了史学家的注意。

这也是石坚这一次前来的用意。倒底看看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抚水蛮数次叛乱。固然其中有一些宋朝官员做出了一些不法之事,可大多数原因是他们自己为寇。而且在他的映像中后世的水族是一个十分友好的民族。再说条件,虽然不是很好,可在都柳江上游,有:条支流从抚水州经过。应当只要勤劳一点,百姓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

石坚又问了一些问题。这个小姑娘很单纯,如果问其他一些老者,也许他们懂的更多。但石坚他们是一个外人,未必会如实回答。这一问才知道。并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虽然在抚水州散落着一些坝子,可因为人口多。坝子所出产的粮食供应本部很困难。再加上贡献首领,百姓粮食就有些穷困。

象他们这个寨子,因为依靠着烂土河天河。与外界有交往,用山上的出产还能获得一些援助,生活还要好一点。有的在大山里的村塞,那就要看天收了。如果老天不公,收成不好,百姓就会有小半年时间饿肚子。所以有些人不得不离开山塞作寇。

申义彬这时候在地上画了一幅地图,是叠州路与广南西路的地图。正好抚水州在羹南路的东南边缘,与广南西路交界。这样一来,两路官员容易扯皮。再往西,一些蛮部更强大,甚至还有七蕃之一罗氏,这些抚水蛮招惹不起。

而往东。汉人居住的地方多了起来,先进的耕种技术,导致汉人更富裕。

其实到现在通过与小姑娘一番谈话,石坚找出了基本原因。一是交通不发达,二是各部领主的录削,三是技术文化的落后。归根到底还是生活贫困。

对于这三个弊病,石坚也在做。如派出教书先生,和一些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农民。国家拿出钱来,让他们指导。还有马路,可不能彻底解决。一是现在修道路的代价太大,就是修了这几条马路,还是粗糙的马路,下面放一些石子,上面放一些混凝土。一压就成了。如果有重型货卡,石坚怀疑十吨货卡都走不了。但不可能让所有部族都通上马路。而且在没有汽车出现之前,就是用马车,速度与运货量很慢。

还是火车啊。只要有一条铁路,以铁路为重心,四周马路幅射,至少可以比现在的局面好。但这要多少钱?这不是平原,而几乎全是山陵。还有技术。石坚不敢想像了。不过这一次回去。自己也要参预蒸汽机的研发了。

至于各领主的问题,现在也要到了解决的时候。宁肯国家拿出一笔钱来,也要规化起来。不然以后

“口山川的地方越大,问题越果平复叛乱的成本讨高,有名队厉迄见的大臣都可能再次放弃这些地方。

但眼下要搞清楚这个孟老夫子死亡到底是他杀还是意外。这些人是宋朝吹响民族政策的先锋,他们不但带来先进的文化,还有技术,这将使这些蛮夷百姓摆脱本来贫困生活的重要来源。对于这些人,石坚可不想他们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如果是他杀,石坚不介意在所有羁康州吹响一次风暴。

反正现在这一次前来,他也不急,十几万大军,以适应环境为主。如果有部族敢顶风作乱,他不介意拿这些人来练兵。

小姑妨叫黄杜鹃。

小杜鹃又一次眼巴巴地问道:“阿哥,你今年多大哪?有没有结婚?”

敢情还没有死心。客官改称阿哥。

不过这时候因为营养问题,确实普通汉人比夷人高大。所以有许多苗家或者其他民族的姑娘看上汉家郎,就连小日如果不是石坚下手,也有一些女子跟船过海,与宋人交媾。而且因为这全部族女子勤劳。特别某些部族居然让女人下地干活。男人在家整天就是玩。于是一些汉家郎留了下来。

传十,十传百,就成了一个苗女下盅留下汉人的谣传。

石坚微笑,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