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 (第1/4页)

在华山镶嵌的一颗明珠。“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西岳庙以其雄伟的建筑、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冠名古今。

西岳庙,前为堂,后为室,其间纵屋连栋,左为神厨,右为神库,堂前左右为廊,凡八十四尺。其间为重门,重门之内右为御香亭,古今碑石罗列左右。西有屋一区,一栖道流;重门之外,又有后门。四周皆有角楼,房屋达二百余间。

五凤楼即西岳庙入口处,建有木牌楼、琉璃照壁、灏灵门、石栏杆围成的棋盘街、石狮子、铁棋杆等。五凤楼后的院落,矗立着碑石,碑石上刻着篆、隶、草、行字迹。棂星门到金城门之间,建有棂星门、“天威咫尺”石牌楼以及金城门等。

棂星门共有七间,规模宏大,结构繁杂,色彩绚丽。“天威咫尺”石碑楼为四柱三开间,由石梁、石柱、石枋等组合而成,牌楼共分三层。牌楼雕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鹤戏图”、“鲤鱼跃龙门”等图案,为西岳庙第二大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丈左右,斗拱为木制。金城门北面是金水桥。

灏灵殿为西岳庙正殿,乃是一座六**柱、九大梁、十大檩的宏伟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周围回廊环绕,飞檐高耸,斗拱密布,整个建筑座落在用石条砌成的口字形座式月台上,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多住于此。整个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园林之趣甚厚。月台上,前方有踏道五座,中间最宽。中央的踏道上,乃是用青石精雕的“二龙戏珠”图案。此踏道称为御路,也叫主阶。

御路两旁各为“宾阶”、“阼阶”、“侧阶”。通过不同踏道的出入,以区分谒庙人物等级。殿内设有西岳之神的祭牌及香案。御书房乃是供放书籍之所,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周有回廊。

万寿阁在庙的最后方,乃是西岳庙最高点,分为三层,缘梯登楼可遥望黄河,故又称望河楼。万寿阁左右两侧,各有藏经楼一幢。万寿阁后面是游岳坊,面宽三间,进深三间。

整个西岳庙,殿、阁等均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风格独特。

历代君王拜祭并敕封华山之神,其实并非真是尊神,敬神。更多的是通过祭神,拜神这种宏大的仪式,向人们显示皇位乃是承受上天旨意,进而昭示自己的贤明,以期长治久安,安享万代。因此,祭神、拜神也不是什么神圣之举,仅仅是治国安邦或者是炫耀皇朝尊贵的一种礼仪。由此也不难看出,许多宗庙寺院,其兴衰立废,均有皇室背景的缘故。

尽管历代朝廷不断修缮增建西岳庙,抬高华山之神的地位,但历代王朝却从未停止更迭。频繁祭祀,祈福,以期免灾,而灾祸却接踵而至,祭祀祈福并未显示什么作用。奇怪的是,灾害愈多,祭祀越频繁,程度也越高,浪费也越大。其结果往往令崇拜它的善男信女们,倍感失望。

此次武林大会选择在西岳庙举行,恐怕也是江湖武林意欲借助“西岳山神”震慑妖孽,除魔卫道之举。不过,希望归希望,有些人并不信神,只信实力,只信自己的聪明。江湖,就是这样实际,但却很公平。一切凭实力说话,说话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武林大会前,江湖出奇的安静。司徒雪不愧号称女诸葛,判断十分准确。整个江湖武林各派,除了天龙山庄,桃源山庄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门派的掌教未来之外,各门各派的掌教几乎都来到了华山。

华山派掌门吴开山,异常兴奋。虽然此次武林大会与华山派并无多少关系,吴开山高兴的原因是,华山派借了华山之名,沾了一点地主的光而已。江湖各派并未如何看重华山派,但吴开山却不以为意,率领弟子秦剑飞、廖智胜以及其他弟子,忙得不亦乐乎。

华山派乃是五岳剑派之一,因在华山派的地盘上召开武林大会,其余四个五岳剑派,都派出不少弟子前来帮忙。各派的掌门无一例外地来到了华山。泰山派掌门丁天河,衡山派掌门郭天禧,嵩山派掌门邵荣里,恒山派掌门仇天刚等四人早在十日前,便率领弟子来到了华山。

各派掌教到来,自然热闹了许多。整个华阴县内,忽然来了两千多个武林人物,酒楼客栈爆满。热闹归热闹,在孟塬镇血案发生后,各门各派都感觉有些不安,行事异常小心。有的掌教乃是不得不来,即便来了,也是如芒在背。他们不知来到华山以后,各自的门派是否会遭到魔门的突袭。在大会期间或者在大会之后,是否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些人知道轻重,也知道权衡利弊。若是不来,不但面子上过不去,也比将遭到各派的唾弃。一旦受到魔门袭击,则无人相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