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那王匡在晋元恶名昭彰,还好老爷明白,没答应这门亲事。”那个丫鬟在一旁说道。小姐嫁过去的话,她身为陪房丫头肯定也会陪嫁过去,到了那个时候就有苦日子了。

“俗话说:‘民不与官斗。’父亲大人虽然交游广阔,可那王匡是府尹公子,父亲大人以往结交的朋友没有一个帮得上忙,逼得他只能跑去塞北苦难之地,我这个女儿真是不孝。”那位小姐一脸黯然。

“小姐,妳别自责了。老爷是明白人,别看王府尹现在得势,以他父子的行径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妳如果嫁过去,裕泰行或许可以风光一时,但是到头来肯定会受到牵连。再说,王匡娶妳恐怕也没安好心,他们在意的肯定是裕泰行的产业。

谁不知道那个老的可以做到府尹,全凭不停往上塞银子,所以做了府尹之后拚命捞钱,现在又想往上爬,却不肯拿自家的钱,所以打我们裕泰行的主意。”那个丫鬟说道。这些有的是她自己看出来,一些是听管事们说的。

小姐斜睨丫鬟一眼。这其中的道理她自然明白,否则也不会抵死不从。

队伍的后面,谢小玉倚着一棵矮树在那里侧耳倾听,她们三人说的话全都被他听了去。

他原本还疑惑如此规模的商行难道还少了管事?有必要老板亲自出马去塞北这样的苦寒之地?原来也是为了逃难。

好奇心起,谢小玉偷偷放出神念,朝着那些车马扫了一下。

一扫之下,他顿时明白了。

那些大车表面上放着的是布匹、丝绸,底下却有夹层,里面放着的是药材,还不是普通的药材,而是九红花、金曼草这类用来炼丹的灵药。

就算在天宝州,这几种灵药也颇为珍稀,用它们炼成的丹药大多是道君层次的人服用。裕泰行能够弄到这些灵药倒不容易,怪不得那个胖子毫不在意就放弃原来的基业,原来是早有准备。

第二天清晨,车队继续上路。

越往北,道路就越是难行。中午时分,商队好不容易翻过一片黄土岗,却看到前面有一段路塌了,两侧山上滑落的石头和泥土将数百丈长的一段路面埋在底下。

“真是晦气。”

“这么多石头要搬到什么时候?”

“只能退回去走别的路了。”

车队之中到处都是抱怨声。

谢小玉倒不在意。他此刻想的是,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机会再和妹妹见上一面,或许干脆挑明身分也不错。

突然他的耳朵抖动两下,一阵轻细的脚步声传入。

有一群人正朝着这边而来,全都有功夫在身,脚步轻灵而又稳健。

仔细再听,他又听到金属擦碰的声音,这群人全都带着兵刃。更让他感到不妙的是,他从兵刃碰撞声中感受到一丝杀气,而且那股杀气明显是冲着这边来。

谢小玉转头看去,居然没有一个镖师感觉危险已经临近。

谢小玉不想抛头露面,却也不能眼看着这支车队出事。他运起传音之术,朝着为首那个老镖头轻声喝道:‘如果不想死的话,就让你手下那帮人做好准备。强盗马上就要过来了,有百来人,离此只有一、两里地。’

“谁?”那位老镖头大喝一声。

周围的镖师和趟子手们全都讶异看着他们的镖头。

“师父,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一个四十多岁的镖师关切地问道。

“你们没听到有人说话?”老镖头神情凝重地问道。

“没有。”

“我没听到什么声音。

“我也没有。”

众镖师纷纷回道。

老镖头脸色顿时一变,他随手从马鞍上取下一把铁胎弓,又取下一壶箭,大声喝道:“全都给我抄家伙,马上就有土匪过来了。”

说完这些,老镖头拎着弓、夹着箭,双手微微抱拳朝着四周拱了拱:“不知何方高人驾到,小老儿这厢有礼。阁下报信之德,在下没齿难忘。”

老头这副做派,让镖行的人一个个大惊失色。

“有人传音示警?”那个徒弟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位高人说了,土匪离这里也就一、两里地,我们快点做好准备。”老镖头喝道。

底下的人顿时动了起来。

那些镖行伙计全都是这方面的熟手,立刻将大车全都赶到了一起,连同牲口一起护住。还有人拿来毛毡罩上大车,然后往毛毡上浇水,这是防备土匪抢不到东西,干脆放上一把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