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吕杨轻笑道:“除去皇家园林,这秣陵府四周大地山川,还有不少有权有势的人修建的庄园,甚至是圣道大儒、百年世家、隐世豪商,也有自己的庄园,大概只有我们这些身处最下层的人,有一个蜗居,几亩薄田,就算是小安了。”

吕开泰叹息一声:“所以我们才希望老吕家出一位读书人!”

吕杨氏也是心怀期望,说道:“我儿马上就要去书院了,咱们家总算是出了一位读书人,回到县衙,咱家就可以升格为书香门第,往后就可以诗书传家了,所以我儿这次进入书院,一定要争气,咱不指望你能够成为大儒,之希望能修成秀才就行,这就算是祖上烧高香了!”

大匡皇朝的读书人,等级有度,还没有功名的是学子,修出隽永之气的称为学生,修出锦绣之气称为童生,修出浩然正气者称为秀生。

以上学生、童生和秀生对应的是立心道业三重功果。立心之后乃是立言,进入立言道业第一重,就是所谓的秀才了。

立言道业是一个分水岭,皇朝读书人人千千万万,大多数一声都止步于立心道业第三重,勉强出得浩然正气。

想要立言成为秀才,需要过人的天赋和才情。所以这秀才比较少,成为世人尊敬的一个读书人阶级。

吕开泰夫妇的“心”不是很大,只是希望吕杨能够成为秀才,那已经很不错了,不奢望儿子成为大儒,毕竟成为大儒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对啊,凭二哥的聪明才智,若是足够刻苦,应该能够成为一名秀才吧?”吕蒹葭信誓旦旦笑着。

吕杨一听,摇摇头,知道这是父母小觑自己,想他两世为人,胸中自有丘壑,难道还不能混出个锦绣前程来吗?

一念至此,吕杨心中豪情顿生,提气放声大笑,道:“我说爹娘,你们也太小看儿子了,能够拜在大儒门下,怎么说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二老放心吧,将来莫说是大儒,就是证道圣人道业,也未必不可!”

“志向高远是好,但是好高骛远就过了!”吕开泰皱眉道。

“呵呵,大道无名,如同渊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圣道中人,也是逐道之同道而已,我吕杨总有一日,也会衣锦荣身,爹,娘,请听我道来”

吕杨说罢,提气,缓缓朗声吟唱道:“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勉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吕丘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诗中所谓的辰,就是辰州,帝京所在之地,东临大海,每日太阳升起,晨曦最先照耀的必是辰州之繁华大海口。

吕杨乘着畅快的豪情,张口成诗,闭口成文,吕杨氏和吕蒹葭已经目瞪口呆,吕开泰则大感欣慰,笑道:“原来我儿有此志向,又有如此才学,甚好,甚好,他日不难出人头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呵呵,想不到在这里还能遇上这等志向高远,性情豪迈的学子,老魏,停车!”

前面官道上,正徐徐而行的一辆华贵马车缓缓停下来,窗帘拉开,一个六十余岁的老者探出头来,看了一眼正在官道上徐行的吕杨一家。

老者眼眸清澈,目光一下子就落到吕杨身上,脸上微微诧异,心道:“好个唇红齿白、剑眉星目的翩翩少年郎!”

“爷爷,你看什么,为什么停下来,离府城还要走一会呢!”马车里面传来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一个小胖子的胖脸出现在老者的老脸边上,小胖子也想把脸挤出窗帘来看个究竟。

“三哥怎么能这样?走开一些,我也想看看!”一个少女糯糯软软的声音传来,接着小胖子就被拉下去,窗帘边上挤出一个少女娇俏的脸蛋,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朝后边一个劲地瞧。

“原来爷爷是瞧那一家土包子呀,真是没劲!”少女嘟嘴道。

老者看到这个情形,摸摸少女的小脑袋,慈笑道:“不许这么没规矩,我刚才听到那位小哥儿吟了一首诗,觉得极好,这才好奇,想来那小哥和我们一样,不仅是去府城,还会去白龙潭书院!”

“去白龙潭书院?爷爷,就那几个乡下人?”少女不屑一顾。

英雄莫问出身,圣贤一样如此,这个道理估计孙女远远不懂。老者摇摇头,打开马车的厢门走了下来,身后一个胖子和少女也走了下来,胖子先是打了个哈欠,用胖手擦了擦眼神,这才伸了个大懒腰道:“真是人太胖了,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