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页)

“师兄真是了不起!”黄乙乙也看到了抄纸上的一句句哲言,她虽然年纪小了一些,但是才情不比黄道蕴低多少,吕杨书写的道德经她完全看得明白,她也被其中精辟的哲理给震住了,其中很多的东西都让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那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十数次,数十次。道德经中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一个道理,试图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让人去明白,去了解。

立言堂院落之中,数百儒师们早已经大声议论着,他们也都被吕杨书写的道德经给震住了,对于道德经而言,一些治国修身处事的思想和当下圣道正统的思想有些是相似相通的,但是有些却格格不入。

一些激进的儒师已经指着吕杨书写的经文气急败坏道:“荒谬,真是太荒谬了,一个童生小儿,也敢如此大言不惭,治国能无为而治吗?他这是要误国误民!!”

一些儒师则附和道:“他这是歪理邪说,我圣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这经文却明显颓废许多,什么自然,什么无为,不足取也!”

“是极是极,我圣道中人,当有所为,当怀抱天地,当仁不让,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为民求治,这无为之治可以说是经中一大败笔,其余嘛,倒是有不少真知灼见,确实发人深省!”

“不对不对,尔等眼光都低了,我等眼中或许觉得此主张大错特错,但是圣人眼里呢?诸位都知道,圣人之眼光和我等大不相同,处于高,见众生所不见,听众生所不听,百圣太庙,圣人们往往视而不为,这正符合圣人无为之治,而不是说朝堂之上治国无所为!”

“非也,非也,恐怕我等都高抬了一名童生所写的东西,他纯粹是在胡说八道,而我等也要在此跟着胡说八道不成?”

“胡说八道?嘿嘿,我看你这是嫉贤妒能,这般文字如何是胡说八道?若是胡说八道,你也给我胡说八道看看?”

“”

儒师们争吵起来,有些面红耳赤气急败坏,俨然已经忘记了不得大声喧哗的规矩。书堂之中,时间还没有结束,但是大多数儒生都已经将自己要写的书写完了,一篇篇圣道文章在书堂上熠熠生辉,相互辉映。

书堂实在是太小了,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圣道文章,很多的圣道文字已经交织在一起,重重叠叠,如云锦簇。

如此,吕杨书写的道德经就感觉很出众了,五皇锦绣气和锦绣文章在众多的浩然正气包围下,越发显得与众不同。

参与比试的儒生看到吕杨书写的道德经,一字字,一句句,简短、精辟,蕴藏着深刻的哲理,确实发人深省。他们确实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和不安,有的儒生已经脸色惨白,感觉到有些无地自容,不过他们都没有弃笔而去。

书堂上的十三位院主大人和寿阳公主早就已经坐不住了,也在神思交谈,无声地议论着。寿阳公主看到了,三十九名儒生,虽然写的东西都不错,但是和吕杨书写的道德经一比,高下立判,这其中的差距,确实太远了。

寿阳公主心情惬意之极,她飞快的将道德经写在十几张信笺上,叫来上官仪,吩咐道:“马上把这经书用本殿的专属奏折,直发宫中,本殿要让父皇第一时间亲自阅览!”

上官仪迟疑一下:“殿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妥?殿下的专属奏折平日不可轻用,若是引来圣上不满,可是会被取消的”

“哈哈,放心就是,父皇看到这经文,今夜是会睡不着觉的,他怎么可能会不满?”寿阳公主轻笑,催促上官仪马上去办。

上官仪点点头,转身出了书堂,来到云笺署,用寿阳公主的专属奏折以云笺直发皇宫,话说一个时辰不到,远在万里之遥的皇宫大内,奏折便快速呈到了文帝的御书房。

文帝一开始还觉得诧异,但是打开奏折一看,只看了道德经前面不足三段,就已经拍案而起,等到看完五千言道德经,文帝再也没有心思批阅今天的奏章,而是怀揣着五千言,仔细琢磨仔细研究,一直到了晚上,依然不忍释卷。

第二天一早,文帝有些疲惫的上朝,大臣们好奇,打听之下,这才知道缘由,原来皇帝昨日看过寿阳公主送上来的五千言道德经,晚上竟然睡不着觉了

第二百零九章 心思

果然知父莫若女,寿阳公主预料到自己的父皇看过道德经之后晚上必定睡不着觉,但是她没有预料到文帝第二天在朝堂上,便给每一位朝臣们发了一百份内官们连夜手抄的道德经,美其名曰分享。

这一举动可不得了,直接让大臣们诧异莫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