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1/4页)

对袁崇焕担任元帅是很有非议的,要不是阿巴亥做工作,这小子还不反了天。没办法,这个便宜儿子看来只能我想办法对付了,为了拉皇太极的后腿,我再次使出援卫救赵的老办法,准备带着这个儿子在皇太极的后方大闹一番,让他不得安生,看他还如何能安下心来追击林丹汗,染指天山。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急行军,我的嘴巴都要淡出鸟味来了,由于缺少计划性,带出来的腊肉,薰兔没走到一半就被吃光了,现在我只盼望着快点到地方,能好好的吃点像样的伙食,喝一顿好酒。

这一天根据向导的指引我们到达了距离现今哈尔滨不远的一个叫做帽儿山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移民点,安置了从山东来的数十户移民。这可是我一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移民点,对此我很感兴趣,想看看移民的生活情况如何,事实让我很失望甚至是有一些伤心,移民点点远没有我想象的好,可以用破烂不堪来形容。山脚下是十几座用松木搭建的木屋,孤零零的躺在那里,若不是烟囱中还有炊烟飘出,我几乎怀疑这里是不是已经荒废了,近百匹战马的轰鸣,没有让一个人走出木屋,我的亲卫队长当先上前敲开了一所木屋。出来开门的是一个中年人,身材高大,典型的山东大汉,可是看面目很老实,他大量了一下我们这队人,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各位军爷,有什么贵干么,小的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看在我家有老人和孩子的份上您就放过我们吧!”

他这话让在场的众人大吃一惊,难道这里还有土匪么?“大哥,您不用怕,我们是路过这里,今夜要在这里休息,我家大人想借用你的房子住一晚不知道可不可以。”我的卫队长亲切的说道。

这种态度让那汉子受宠若惊,慌忙点头“行啊,行啊,大人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不伤害我的家人就行。”听他这么说,我十分好奇,于是也上前问道:

“这位老哥,您叫什么,这里经常有土匪出没么?”

那汉子估计也有些见识,看出我与众不同,慌忙见礼道:“这位大人,小的姓王,在家中排行老三,人家都叫我王三,您有所不知,要是土匪也就好了,我们在老家时不少都是猎户,以我们这些人来说,来上些土匪也不怕,怕的就是官兵,听说关外土地肥沃,饿不死人,朝鲜的李开阳大人是个大善人,允许我们中原的难民来这里开荒种地,并且发放种子和粮食。我们一家人在山东实在住不下去了,就坐船来到了朝鲜,又千里跋涉到了这里,正是按传言所说,李大人发放了粮食和种子,还有牲口,把我们一家人乐翻了天,想着过了这个年,多开出些荒地,种些粮食,用不了几年就能过上好日子,可谁知道,还没过年,就来了好些军爷,将分给我们的粮食和种子还有牲口都抢走了,说是充军。这还不算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来,可怜我一家靠着狩猎为生,而打回的猎物也被他们抢走。刚才军爷们到来,小的还以为他们又来了呢,所以不敢开门。”

那汉子愁眉苦脸的说道,这样难怪,要是土匪他们大可以反击,可是一旦面对的是正规军,这些作惯了顺民良民的人却也连反抗都不会了。

“是谁,谁这么大胆敢劫掠村民!”听完这话我火冒三丈,什么时候我的军队也成了劫匪,给他们发放丰厚的军饷就是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可现在这种事就在我眼前发生了。我能不生气么。那叫做王三的汉子被我这种突然的举动吓坏了,随后扑通的一下跪在了地上。

“大人,您救救我一家老小吧,眼见着开春若是没有粮食和种子,我们会饿死的,不光是我,整个寨子的人都是这样。大人求求您了。”这时从屋里又走出三四个人来,一个个衣衫褴褛,面色发黄,有老人也有孩子互相搀扶,都跪在了地上,哀号一片,这边的动静惊动其他的邻居,周围不远的屋舍里也有人纷纷走出,转眼间跪了一地。

看着眼前这些人,我的眼眶湿润了,若不是活不下去他们是不会飘洋过海背井离乡的,可是到了这里的遭遇并不比中原好,我能不难过么。

“是谁,是谁这么大胆?”我仰天长啸,愤怒的从背后抽出战刀,向一旁的一颗小树砍去,锋利的刀锋划过树干,将小树拦腰斩断。

“众位乡亲,我一定会追查此事的,给各位一个说法,至于今春的粮食和种子各位放心,我也一定会给各位解决的,如若失信,我李开阳有如此树。”我斩钉截铁的说道。

“李开阳”三字,如同重磅炸弹,在众人脑际轰响,很多人还没有回过味来,王三已经率先磕头。

“原来是李大人,小民有眼不识泰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