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 (第1/4页)

段�冢�膊慌滤�艹鋈ィ�谑前似齑缶��己蟪贰!�

见此情景我才算缓了一口气,看来此计见效了,传统时代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积极一面。这里的“天”被视作自然意义的天。“自然天”的要素可以分解为可见的自然实体和自然现象,包括大气层、风、雪、雨、雹、霜等等。而突如其来、不明底里且无药可治的鼠疫,在传统时代就成为“天”的意志的体现。因此,时人多将此症称为“天行瘟疫”或“天疫流行”,面对这种上天的惩罚,凡世俗人能做的也就只有逃避了。

而我这次打的就是一场心理战,凭借人们对瘟疫的不了解和恐惧,以及外加这种“天疫流行”的观念,逼代善退兵,也逼城内的百姓逃散,减少自己的负担,现在看来我成功了,这就是一场心理的较量。

虽然我算定代善会退军,但是也只有当此时亲见才松了口气,随后思索下一步该怎么办,并经这不是长期的办法,只能解一时之围,一旦代善缓过神来,大庆城会重新被围,并且粮食也不够我们再支持多久的了。

第五卷 惊涛骇浪 第三十四章 攻其必救

就在我被围大庆,苦苦挣扎和代善大打心理战术的时候,一支装备当世最先进火器的快速机动部队已经经定州、朔州渡过鸭绿江,向大金国的首府盛京快速奔袭,带领这支队伍出击的正是袁崇焕。

袁崇焕能经此路线快速出击当真是得来不易,当我救急的密信经飞鸽传回朝鲜时,整个朝野具都震惊,没有人能想到皇太极会留此后手,抽调如此多的部队来配合阿敏反叛,竟然将我围困在大庆。

留在朝鲜的将领立时围绕着如何援救我而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柳德恭和金起宗为首,主张按照我的行军路线迅速驰援,而另一派是以袁崇焕以及鳌拜为首,他们主张渡过鸭绿江,直击大金国的心脏——盛京,两派各有道理,互相争执不下。而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是否能及时援救被困大庆的我。

袁崇焕的立论很简单明了,就是北线进军速度缓慢,因为朝鲜北方以及图们江流域几乎都是山地,不适合大军长途驰援。即使到了很可能大庆城破,就算是没有,以目前代善的兵力,至少还要三万的支援部队才能和他打个平手,总共六万人的补给,对于朝鲜来说不但负担大,而且运送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袁崇焕提出了经鸭绿江偷袭盛京攻其必救的奇袭方案,而这个方案的执行则由刚刚整编完毕的5000新军来担任主攻,这支新军的指挥者正是鳌拜,另外由佟养性的2万汉军作为后援,争取一鼓作气拿下整个辽东。

由于这个计划过于匪夷所思,遭到了柳德恭为首的一些将领反对,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盛京已经被大金国经营数年,城高墙厚,女真人绝对不会倾巢而出,一旦无法攻破盛京,那么5000多人的部队将陷入辽东这个大泥潭。即使佟养性的两万部队增援,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毕竟辽东是女真人的老巢。

于是两派就能否及时救援,已经在辽东进军是否顺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时间脸红脖子粗,袁崇焕南蛮子脾气此时再次。

“砰!”的一声,袁崇焕大手一拍,站了起来,大声道:“够了,我是副元帅,李大人不在,一切我说了算,你们若是不服,我这个副元帅还不干了呢,你们爱找找谁干去!”

他如此一说,众人均都惊愕,只听说袁崇焕脾气执拗,今日却是头一次看见,一时之间,整个会议室都静悄悄的,所有人都不作声了,袁崇焕看了看众人,又重新坐回椅子,一样一言不发。海兰珠作为我的第一位妻子,在这种时刻也被要请例会,眼见众人这翻情景,不得不站出来说话:

“众位,我知道大家关心先生此时的情势,都恨不得能插上翅膀飞到大庆去,可是这里离大庆毕竟上高路远,袁大帅说的也不是不对,等援军到达恐怕为时已晚,粮草接济同样是个问题。可是要是突袭盛京恐怕也是难事,我曾在盛京住过,那里的防御确实十分森严,很难一蹴而就,我是个妇人没,这行军打仗的事原不该我开口说话的,可是此事涉及先生安危,我又不能不说,大家看看有没有折中的方法,千万不要争吵,我们在这里每浪费一刻,先生在大庆就越发的危险。”

海兰珠不温不火的几句话,让众人不禁汗颜,袁崇焕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进军计划,他整理了一下思绪道:

“我看这样,从图们江进军确实进程太慢,而且大军都集中于平壤和平安道,要穿过朝鲜才能渡过图们江,而从鸭绿江进军地势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