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公主,名义上的兄长是皇上,你要求得去求皇上。”

还以为总算找到靠山,没想到严恺之这么轻巧就把事情推个干净,攸宁心中郁气更深了。

“我要是求得到,我何愁跑来找你们。”

没有理会攸宁的赌气,严恺之反而一本正经地说起来:“那你说说,你凭什么让皇上把公主嫁给你?”

攸宁不满地看着他正经严肃的表情,抗议道:“我不是要公主,我是要娶兰芝!”

严恺之微微颔首,慢悠悠地说:“没错,兰芝就是公主,你有什么资格娶她,别说你们相爱,如果是以前,我会因为这个理由而同意你们的婚事,到现在不行,兰芝是公主,你得有足够的资格让皇帝点头。”

忽然间,攸宁觉得自己被问住了,一直都以为皇帝扣着兰芝只是因为严恺之的关系,他根本没有把兰芝当做公主看待过。

脑子里被问得一团乱,他喃喃自语:“什么资格?要什么资格?”

严恺之轻声点醒:“这就要问你了。”

韶华也觉得意外,他们都没想到这层关系上去,“难道定西侯的身份还不够?”

虽然现在攸宁什么职务都没有,可是有辛茂山在,未来的侯爷身份铁定是跑不了的。一个嫁过人的公主能给一个侯爷当正室,其实也不算亏,他们都不懂有何不可。

严恺之摇了摇头,给他们解释道:“兰芝是和过亲的,自然不够。”

简而言之,如果兰芝和柔婉一样,只是普通的公主身份,或许一个侯爷的正室绰绰有余。可是坏就坏在兰芝当初是替柔婉和亲,而且在明水王宫还得了不少美名嘉誉。兰芝对皇帝来说,更像一种意义,当初穆仓把兰芝送回来,许多大臣都反对,生怕兰芝把明水王宫的秘密带回去。兰芝养在宫里,谁都不知道皇帝对明水的了解有多少,可一旦嫁出去,很显然就是兰芝的价值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罗或要蠢蠢欲动,或是加强警戒都不好说。

这几年,徐贺乱纲平复后,朝廷有些形势低迷,就算每年招贤纳士,培育新人,都始终不如当年那群老将们扎实。皇帝把整个缺口都交给严恺之,赌的就是对他的信任,好让自己在宫中安心打理朝政。

攸宁似乎明白了严恺之的意思,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显得十分气馁:“怎么会有这么多麻烦事出来,那要我做什么,去抢吗?还是和跟李家一样去考个状元什么的。”

严恺之却笑了起来:“其实说难也不难,皇上现在还有什么事不省心。”

攸宁脑子里灵光一闪,“你是说”皇帝最现在最头疼的莫过于两件事,一个是东图口的防涝整理问题,另一个就是一些能人贤士不肯出仕。这么说,只要他能帮上忙,记个功劳也就能和皇帝邀功讨赏了?

严恺之见攸宁已经被点破,“看你自己的本事了,我也爱莫能助。”

第三百七十五章 都督之妾

在川北生活了几年,韶华独立当家的能力越来越强了,虽然比起在京的时候那么多繁缛的礼节,但也知道什么季节该做什么事。当初陪嫁的庄子都是靠着京城置下的,后来因为嫌太远,连个看顾都没有索性让李勋卓帮忙卖掉,到凉城附近重新购买。

严恺之想了想,觉得不大妥当,虽然他们是在川北,但也指不定什么时候回离开。况且李家为韶华置下的几处庄子都是上等的良庄,若是卖出去,以后就再难寻到相等的庄子。自己出去巡了几次,回来把几处庄子的情况都写出来让韶华直接挑,都是就近的村庄,虽然比不上京畿那边繁荣富庶,但胜在地理好,而且两处是连在一起,若是合并起来,还能围一个马场。

韶华听到马场,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犹豫办置那么多是否能够支付得出。

“只要你喜欢,就一起买下,虽然一开始会拮据一点,不过只要把其他庄子产余拿出来,再加上我的年俸倒也不是什么问题。”严恺之在川北也算是个兢兢业业的父母官,虽爱酒但不贪杯,也没有妾婢纠缠,每日都准时回家吃饭,扣除了一整年送出礼物,还能积余不少。见韶华总是犹豫不决,他索性那两处相邻的都买下,直接拿了地契给她:“置下了以后也是给孩子们,年年存积着这些银子也没用。待我们年老,我带陪你去江南买一处庄子,然后这边就丢给儿子们去打理。”

在说书人嘴里听说过无数次江南美景,让习惯了川北天大地阔的韶华,也忍不住起了浓浓的兴趣。

听了严恺之一席话以后,攸宁变得十分有干劲,在都督府那几日,每天都跟前跟后地围着严恺之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