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1/4页)

杨晨。

十年前的九中猛人。

强出头的少年听同伴提及这个名字,面色愈发坚毅,他家距昔日的杨家菜馆不远,街头街尾的距离,记忆中,他见过杨晨骑自行上学侧影、背影,那时他还小,六七岁,没怎么留意对方,隔了十多年记忆已模糊不清。

而杨家后来的飞黄腾达,父母说了无数遍,羡慕的不得了,由此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做第二个杨晨。。。。不。。。。是要超越杨晨,叱咤风云,建一座比“杨公馆”还大的房子给父母住,等父母过五十岁生日时,请更多更大牌的明星轰动新丰城。

“华哥,你真的不读高中,要当兵?”有人问少年。

“是的,我要当兵,做兵王。”少年淡然回答,遥望远方天空的深邃黑眸显露风雨无阻的执着。

另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瞅着少年,小心翼翼道:“我表哥去年军校毕业当了连长,他说现在部队征兵比前几年还要严,初中毕业生根本混不进来,高中毕业当兵也没安置卡,不包工作,只有大学本科参军,才有点前途。”

少年傲然撇嘴,执拗道:“杨晨能,我就能。”

“对,华哥一定行!”

簇拥少年的三四十人大声嚷嚷。

五个月后,自信满满的少年参军被拒,老实巴交的父母四处奔走托关系找门路,砸出开小超市十几年积攒的六十万,终于将他送入一支秘密部队,直接穿上中尉军装,再过半年,他随着几位首长奔赴苍山县公安局执行a级绝密任务,之后就出现央视焦点访谈和几个法制节目画面中,震动全国,世人皆惊。

。。。。。。。。。。。。。。。。。。。。

当晚,杨晨和兄弟们畅饮到深夜,没回家,在洗浴中心凑乎一宿,第二天他告别亲朋好友,返回西京,再由西京回北京,出席吴家家宴,毫无破绽应付了吴家那些关注他和吴蕊婚事的亲戚故旧。

北京西站。

奥运会那年扩建,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北京站、北京西站望尘莫及,杨晨率领的威斯兰使团出现在候车大厅。

大厅大到来自威斯兰的黑人哥们瞠目结舌,外交部为使团在南下上海的高铁列车安排一节一等座车厢。

这节车厢除了威斯兰使团,还有一支三十多名印度媒体记者组成的考察团,他们中有人惊叹中国高铁车站豪华远胜孟买机场,有人则不服气,反复强调这是社会主义政党刻意而为的面子工程。

杨晨听着对方难听的印式英语,笑了,这么多“阿三”陪着,此行应该很有趣。

:之前有一章郝勇写成了侯勇,后台无法改错别字,只能在这说声抱歉,还有,这两天在外地办事,酒店里码字,很不适应,可能没法保证每天两章的更新,望大家理解。

第五百七十八章 寻爱(一)

令北北京站和西客站稍逊风骚的南站,毫无疑问的中国高铁枢纽站,每天十几万人从这里乘车去往全国各地。

杨晨带领的使团和三十多名印度媒体记者从横跨十几个站台的候车大厅涌出,顺着扶梯下到站台时,可以感受一列列子弹头列车等候发车的壮观。

“太帅了!”

“高铁很棒!”

使团中的黑人们赞不绝口。

印度记者们却极力克制内心震撼,不想表露一丝一毫,有人仍故作不屑,煞有介事对同伴道:“这是给外国人看的,他们的普通列车远远落后咱们,十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坐过,车厢没有窗子,没有座椅,只有两扇门,这两扇门关住的时候,车厢臭气熏天,人挤人,一片黑暗,像监狱。”

另一人深以为然点头:“一个不切实际爱面子的国家,这个国家,没有一个朋友,四处树敌,蚕食别国土地和海洋,去年几十次越界侵入我们的阿鲁纳赛尔邦,无礼且蛮横。”

“不,你说错了,这个国家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向全球输出恐怖主义的巴基斯坦,另一个是流氓国家朝鲜,借用他们的话来形容。。。。物以群分人以类聚。”

“说的好!”

两人边走边聊,得意的笑着。

杨晨听的清清楚楚,对于这俩人的污蔑、偏见,不屑一顾,甚至希望印度全是这种坐井观天的人。

不知对手的强大,就不会有危机感。

缺乏危机感且固步自封的邻居,难成大器,符合共和国的战略利益。

杨晨率领使团蹬车,一等座车厢,每排四个座,比飞机经济舱舒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