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官场无小事,每一招,哪怕看似闲棋,其实也一定关系到后面几步甚至几十步。

第二天有一件大事,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来江南省视察。

江南省是防汛大省,省内有长江和雍江两条大江,还有好几条支流,全省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在其流域之内,每年不是洪涝就是干旱,防洪抗旱任务非常之重。今年的汛期还没到,但形势不容乐观,国家早作准备,也是可以想象的。

一大早,唐小舟便来到余丹鸿的办公室,和他一起商量书记前往机场迎接以及其他安排的细节。所谓商量,其实只不过是听取余丹鸿的安排,唐小舟是没有资格安排这一类事的,他只需要将余丹鸿敲定的时间记下来,到了时间,再提醒赵德良。余丹鸿报了一遍,他报得很快,好在唐小舟是记者出身,速记能力强,就算他再快一点,也能记下来。记完后,唐小舟又口述一遍与余丹鸿核对,余丹鸿证明无误后,唐小舟返回自己的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后,唐小舟将记在本子的时间输入电脑。很快,他便发现这个时间有点不对,副总指挥到达雍州机场的时间是十点四十分,余丹鸿安排赵德良前往机场的时间是九点十分,前后相差了一个半小时。从省委到机场,因为来的是中央大员,保安上了级别,沿途要封路,路行畅通,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按此安排,赵德良将在机场贵宾室里等一个小时左右。虽说接待中央领导,最好是提前到达,可提前这么多时间,也太奇怪了。

难道是自己记错了?他仔细回想余丹鸿部署这项工作的细节,清楚地记得余丹鸿说,九点十分,赵书记出发去机场。省委领导的时间安排,是需要精确到分的,这个时间,唐小舟肯定没有记错。何况,后来自己又重复了一遍,余丹鸿也没有指出错误。

第五卷 逼上梁山的权力交换 逼上梁山的权力交换13

会不会是余丹鸿记错了?这种可能性也非常之小。他是一个非常精细的人,干副秘书长以及秘书长多年,这个道理,他是很清楚的,别的方面或许会出错,但在书记活动安排上面,绝对不会出错。那么,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是赵德良要求这个时间出发的?这种可能虽然存在,可唐小舟实在想不明白,赵德良有什么理由要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

今天去机场迎接的省领导有三个,赵德良、彭清源和另一位副省长杨厚明。三位领导自然是从各自不同的地点出发,这个出发时间不可能一定,但到达时间,却必须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肯定是官职小的先到。如果赵德良先到了,在机场坐了半天,别说接的人没到,那些官职比自己小的人也没到,岂不是要出大问题?

想到这里,唐小舟暗自惊出一身冷汗。

打个电话向余丹鸿再核实一次?有点不妥。向赵德良核实?同样不妥。左思右想,还是决定给彭清源的秘书打个电话,问一问彭副省长的时间安排。

彭清源的秘书说,彭省长在下面,路途比较远,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因此决定九点十分出发。

唐小舟更加觉得这个安排有问题了。彭清源九点十分出发,一个小时到达机场,那也就是说,他到达机场的时间,应该在十点十分左右。依次类推,赵德良则应该在十点二十前后到达才对。赵德良十点二十到达,只需要在九点五十出门。而现在的安排,却提前了四十分钟。这事实在是太蹊跷了,蹊跷得唐小舟肝胆俱寒。

为了更进一步证实此事,唐小舟又给省政府办公厅打电话。政府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一样,每一位副省长,都对应一位副秘书长,副省长的日程安排,均由这位副秘书长拟好,再交给秘书。副秘书长证实,杨厚明副省长的行程已经安排好了,九点四十分从省政府出发。

唐小舟暗自一算,省政府去机场略远,估计要三十五分钟,也就是说,杨副省长应该十点十五分前后到达。由于彭清源路途远,可能晚到一点或者早到一点。这一点小小的误差,就得由秘书在行车途中进行调整了。

了解到这些后,唐小舟傻了,不明白这个错误到底出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避免出错。仔细思考了一番,只有一个办法,找余丹鸿最后核实一次。

他拿着笔记本,来到楼下余丹鸿的办公室。

余丹鸿看到他,态度冷冷的,问道,小唐,有事吗?

唐小舟说,赵书记到机场的时间,我想再和你落实一次。

余丹鸿皱了皱眉头,说,我不是已经和你说清楚了吗?

唐小舟说,是说清楚了。不过,赵书记的时间安排很重要,又是去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