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的人,早已经拿回了股本。为了追求更大利益,他们将分得的红利作为新的股本

,再次投入。麻阳市卷入的人非常多,有人说参与者高达百分之七十,也有人说

没那么多,但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不仅麻阳市,周边几个市以及周边几个省的民

众,也开始卷入。

事件迅速恶化,与姚营建调任麻阳市委书记有关。

姚营建进入麻阳,江南省官场立即有人说,麻阳成了柳泉帮的最后堡垒。姚

营建虽然不是柳泉人,可在柳泉工作过,深受陈运达的信任,并且在以后的仕途

受到陈运达的多方照顾,说他是柳泉帮,并不冤枉了他。麻阳市市长焦顺芝,柳

泉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省里工作,陈运达还只是县委书记时,两人便成为朋友

,据说,陈运达有一个计划,等自己当上省委书记时,提拔焦顺芝担任秘书长。

原麻阳市委书记现闻州市委书记赵有丰,是陈运达担任柳泉市委书记时的副书记

,陈运达上调后,赵有丰调任麻阳市长,后升任市委书记,也是一个柳泉帮。

柳泉的班子解决后,唐小舟原以为,赵德良下一步,应该解决陈运达的另一

块权力自留地麻阳。要动麻阳,有两种办法,一是像柳泉一样,掀起一场反贪风

暴,迅速将这个权力自留地解决掉。同时,唐小舟又想,赵德良或许不会这样干

。反贪是一把利剑,既伤人也伤己,如果在柳泉和沪源之后,再在麻阳来这么一

次,整个江南官场,有可能风声鹤咬,所有官员,人人自危。如此一来,大家担

心赵德良除恶务尽,危及自己,可能向柳泉帮靠拢,组成统一阵线,以求自保。

赵德良如果一再祭起反贪大旗,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令自己孤立,甚至遭到整

个江南省官场的群起攻之。

许多人对国家反贪的力度和广度大为不满,认为很多显而易见的贪官没有反

。可这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哪里知道,权力的奥妙在于权力结构的稳定,其他仅

仅只是掌控权力的手段。是否反贪,并不取决于贪污行为是否存在或者性质影响

如何,而在于权力平衡的态势如何。赵德良在柳泉反贪,在柳泉以及沪源反黑,

恰恰为了建立这一权力平衡。如果他更进一步,将反贪或者反黑的大火烧到麻阳

,人们便会认为他准备赶尽杀绝。那时,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会站到赵德良的对

立面。

既然不能再在麻阳动手,又要解决麻阳的柳泉帮,只有一个办法,将赵有丰

和焦顺芝两人调走一个,拆散他们的联盟。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调走赵有丰,毕

竟他离开之后,空出来的,是一把手位置,新调入的一把手,可以对焦顺芝形成

制约。

将赵有丰调去哪里?自然是闻州最好。这是全省第二大城市,从那里升任副

省长的可能,比其他市要大得多,陈运达自然是乐见其成,赵有丰肯定也乐开了

花。另一方面,闻州由郑规华经营多年,那是柳泉帮势力最弱的地方。赵德良若

想控制赵有丰,相对也就容易一些。

这些,全被唐小舟预料了。可也有他没料到的事,调姚营建到麻阳。对于柳

泉帮来说,麻阳的实力没有变,闻州又得到一个市委书记职位,在反黑之后柳泉

帮极度低迷的形势下,可算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与赵德良相比,唐小舟的洞见力,还是显得差了。他看到了姚营建属于柳泉

帮这一现象,却没有看到,麻阳实际上是一个火药桶。事后再回味整个事件,唐

小舟暗想,赵德良很可能早就了解麻阳集资案的情况,搞不好,他最初是准备由

麻阳动手的,只不过,他还没有准备好,先冒出了一个柳泉网案,恰好给他解决

柳泉班子问题提供了机会。接下来,又在沪源被黑社会成员敲作,他便借势而为

,在全省掀起一次大反黑。

姚营建兴冲冲来到麻阳,稍稍了解之后,他吓出一身冷汗。麻阳集资案是一

个火药桶,一旦爆炸,就算自己不粉身碎骨,官职肯定是保不住了。惟一的办法

,就是趁着上任之初,将这颗炸弹拆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