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主义文明”。'2'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也不完善,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任务。

这一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最重要的事件是邓老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所作的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邓老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即政治体制)的改革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

这篇讲话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是:

1.我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邓老在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现在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2.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是党和国家工作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讲话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主席同志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特殊时期’的十年浩劫。”所以,“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3.政治体制改革很有必要,也很紧迫。讲话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5'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地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4.对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内容的认定。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邓老认为主要是要解决如下问题:一是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二是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三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四是解决好新老领导干部交接班的问题。此外,邓老还强调,在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方面,要特别注意“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因为“上面讲到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

邓老的《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规定了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一阶段,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方面进行的主要工作有:1981年的全国县级直接选举;1982年的国家政府机构大规模的精简;1982年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而设立顾问委员会;1982年颁布新《宪法》;1983-1984年对农村基层政权进行改革,政社分开,取消人民公社制度等。

第二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时期,时间大约是从1986年到1989年上半年,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高潮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的速度。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日益深化,国家政治体制已明显地与整个改革的进程不相适应,形成对改革的阻碍。国际方面,苏联、东欧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且一开始就动作很大,来势很猛。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的促动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认识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高潮。

1986年这一年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共中央成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同时设立了工作机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式提上了党和国家的工作日程。1986年,邓老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反复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老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7'他还讲:“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8'“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9'“我们越来越感到进行政治体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