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1/4页)

别清晰明白。人们或许无法知道这些名人真实的想法,但是对于他们干过什么事情却是一清二楚的。这就好像战场上的将军,他们到底是基于什么动机来做出那些决策无人知晓,但是每个人都清楚这些决策所带来的后果。

贝勒尔的人生履历从来也不是一个秘密。

他是小贵族出身,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骑士。和大部分此类小贵族一样,贝勒尔的父亲为他选择了一条看上去比较合适的道路——去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参军,依靠军功将家庭发扬光大。

当然,这条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也不是好走的。先别说战场上必然有的那种种风险,单单是在军队里向上爬,甚至参军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高级的军官你不一定能当得上,而普通的士兵,你也不肯去当。

贝勒尔就面对着这个尴尬的局面。虽然他在军事学院以相当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却面临无法得到一个恰当军职的局面。最后,他不得不放弃加入正规军的打算,成为提比略一个边境领主的部下——众所周知,并不是每个领主都擅长战争,但是却很少有人才愿意投奔到一个领主手下当军官。

贝勒尔是一个贵族出身(虽然只是一个最下等的骑士),在军事学院学习培训过的军官。凭此资格,他也许无法进入王国正规军成为高层,但是却立刻就被这位边境领主委任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当然了,这位领主手下也并不是什么精锐部队,只是由民兵、轻骑兵、火枪手组成的典型的贵族私军,没有重装骑士,大炮也没几门,更别说魔法师了。数量也只不过千把号人马。

如果命运按照正常的逻辑发展的话,贝勒尔大概就会以这种“乡下土豪的得力打手”身份度过一生了。但是正如一个边境领主会遭到的情况一样,这位领主和邻居发生了纠纷。

此类纠纷,无非就是用谈判或者刀剑来解决。如果两个领主属于一个国家,那么通常会采用谈判的方式,如果不是,那么通常会采用战争的方式。这一次纠纷属于后一种——那位邻居是舍姆的领主。于是一场常见的边境武装冲突出现了。

对于和这场战争无关的民众而言,这原本应该是一场乏味的连细节都无人知晓的战争。但是也许是某种试探,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这场战争的情况很快变得超乎任何人的想象之外。舍姆的那位边境领主通过某种渠道,从图兰雇佣了将近三千名精锐骑兵。加上自己领地内的动员,凑齐了一万人马。对于这种程度的边境冲突而言,这已经是压倒性的大军了。而且由于图兰人的加盟,使得不仅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按照事后的分析,这很可能就是一个针对提比略的图谋,一个试探。

那位领主——也就是贝勒尔的君主,做出了一个正常人类能够做出的最佳选择。他给了贝勒尔指挥军队的全权,然后自己连夜带家人奔赴王城,向国王求援。于是贝勒尔就这样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真正的战争。

对方整整一万人马,贝勒尔虽然经过动员,但兵力还不足对方的一半,素质上更不能比。于是他采用了极具创造性的战术。在战斗开始之前,他就努力的渲染了敌人的种种暴行,借着谣言的力量,成功的动员所有领内的居民带着粮食和牲畜逃到荒郊野外藏起来。然后他在军队里挑选了一小批忠诚而熟悉地形的人,在每一个适合抵抗的隘口和关卡进行抵抗。

战争开始之后,敌人的大军立刻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井水被下毒,民众无影无踪,抵抗力量在每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骚扰和抵抗,却又滑溜得像鳝鱼一样,抓不住又逮不牢。夜里牛、马被扎穿肚子。白昼时不时能遇到一堆铁蒺藜或者陷坑。老天也不作美,大雨连续不停。侵略者们一路在泥泞中骂声不绝,恨不得抓住贝勒尔活剥了。

经过艰苦的跋涉,敌人的大军终于抵达了贝勒尔据守的城堡之下。但是这里已经进行了最彻底的坚壁清野,没过几天,侵略军就开始啃死马肉了,而城里看起来兵多粮足,能够长期坚持下去。除此之外,由于下毒、恶劣的卫生条件,疫病也开始流行。表面上侵略者包围了贝勒尔据守的城市。实际上他们却却反过来被饥荒和疫病包围。

最后,交战的双方终于在双方王室的“调停”下,缔结了合约。

如果战争就到此结束,或许贝勒尔的表现也只能算“出色”。当时几乎没人想到贝勒尔还另外有图谋。

贝勒尔在停战协议中提出,让对方沿着进军路线撤回——因为领地已经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经不起再一次的蹂躏。只不过那位舍姆领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