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道一般。

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了,撤消资质的风潮才慢慢停止下来,很多人都算了一下,到现在剩下的人已经能够不多了,最为引人瞩目的一共两个人,一个是引起外人觊觎天武军统制的南宫述,一个是借由尚书左仆射、殿前都指挥使汪彦直名头而来的展迁遨。其余的就是兵部、工部和刑部的人。

这样怪异的消息如同风一样转眼间就传遍了整个帝都,自然也传到了随心园。

“很奇怪,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太傅孙勋,尚书左仆射、殿前都指挥使汪彦直,难道大宋天朝还有两个尚书左扑射吗?”

沈襄眨了眨眼很奇怪的看着方东吟,他脑海里恍恍惚惚的泛起了朝堂里的一些事情。平时沈襄很少关心朝堂,所以听到一两个官职都没有什么概念,可这个消息传来却是一连串的管制,什么三公六部的,很自然的在脑海里有了些概念,而他脑海也就很自然的如同往常一般多了许多朝堂的东西。

方东吟笑了下,他知道江湖武林人很少对繁杂亢庸的朝堂官职有个清晰的概念,遂解释道:“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其实就是民间所说的丞相,太宰,是百官之首。因为孙勋是天下大儒,为靖帝之师,故而被靖帝奉为三公,尊为太傅。至于汪彦直的尚书左仆射和殿前都指挥使其实都是错误的,应该是那个三总管唬赫你们的,他的官职其实是敷文阁学士、尚书左丞兼殿前都虞侯。”

“哦,有点明白了。”

沈襄点了点头,他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一番波澜,原本从不知晓的繁杂官职竟然一听就懂。

尚书省下辖管六部,六部中就包括兵部,兵部本身就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而又置枢密使参赞军机,枢密使位高权重,雅称为太尉,统帅全国军队。

这样一来枢密院实际上就与兵部重合,等于夺了兵部的权。

就这还不算完,枢密院内竟然又多出来一个三衙,三衙不是一个衙门的名称,而是指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枢密院只有掌兵权,统兵全却归于三衙。

兵部、枢密院、三衙,原本大宋天朝军队管理就够混乱了,十年前大金压境之时,官不知兵,兵不知官,根本无法阻挡大金铁骑。靖帝一怒之下完全的抛开兵部、枢密院和三衙独立出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四州分四道,一下子将朝堂内所有武官高层全部抛却。

天下是安稳了,可整个朝堂却只能执政不能治军了。这让这些大佬们情已何堪,又正巧天武军搞出了这一码,他们不闹谁来闹。这也是为什么三公三部人都虚晃一下就撤退,而他们不撤的原因。

三公三部参与其实就是为了给他们做幌子,法不责众,好让靖帝无法向兵部、枢密院和三衙下刀子,而刑部和工部不撤也是为了给他们作陪,毕竟他们和军队还是能有些关联的,硬往里参与谁也不好说什么。

“明白了。”沈襄举起酒瓮向下翻倒,滴点皆无:“又没了,这酒嫩不禁吃。”

歪过头随意的叫了声:“正铭,给我拿酒来。”说完酒瓮一投抛了下去。

“是的,先生。”正在骚包的正铭闻声而动,抬手接过酒瓮飞身跑去。

正铭能够晋级让皇骥大为震动,因为原本正铭的水准和他相比要差上一些,却不想竟然在他之前顺利进阶,不由皇骥心中不服,不过不服他也没有办法,谁让正铭遇到沈襄这么厉害的一位师长,有沈襄这样的大高手教导如果正铭还没有进步,那就真的没有天理了。

看到正铭晋级有些嫉妒的皇骥其实也不无得意之意,他其实在神箭山庄并不太受重视,离核心弟子差上很远很远,他不过是神箭山庄皇氏家族的一个分支,幸好他家这系分支每辈都有那么一两个看似比较不错的人物出现,才没有彻底的被嫡系抛弃。而他这一辈他又比较争气,早早的就突破到地级才得以被安排到了汾州府。

汾州府,想到这里皇骥感觉到自己无比的庆幸,如若不是汾州府恐怕他也未能遇到正铭,也就更不能遇到沈襄这个奇人。

皇骥知道自己虽然被正铭给抛下,不过距离并不太远,因为他也已经隐隐约约的触摸到了地级巅峰的瓶颈,想来离突破天级已经不远了。其实自从听到沈襄先天后天那份理论,他对于如何突破地级巅峰成就天级已经不在迷惘,甚至连天级之后突破到高天级也有了系统的想法和未来的规划。

天级,高天级。

皇骥很是庆幸,他知道如若自己成就天级的话,自己这系分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