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 (第1/4页)

看来,还需要再给老毛子加点料,坚决要让俄罗斯人主动来攻击这三国把他拖战场来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14点,由中国第6装甲师、第8机械化步兵师和韩第2装甲师及泰马第3步兵师组成的同盟第2机械化军集中了一个战斗机团及320辆坦克在伊第7装甲旅的引导下开始对土耳其的正式进攻。8万大军从伊朗马库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占领了边境城市多乌巴亚择特市随即向北部的厄德尔进发。很明显,第2机械化军企图在占领厄德尔以后绕过大阿勒山地区从左翼迂回包围亚美尼亚的首都。

土军已然有了心理准备,针锋相对地调集两个军7个师共约15万地面部队和330辆坦克及400架战斗机进行攻势防御,试图挡住联军的推进,拖住第2机械化军并以此来支援美军和亚美尼亚人调整部署。

双方进行了中亚战场上的第一次会战。

17点,联军前锋第6装甲师率先展开攻击,势不可挡的94辆T33率先突破当面土第9军22师的防御阵地后转向攻击其右翼第7军,韩第2装甲师则在中路跟进突击,双方在大阿勒山西翼展开了一场血战。

17点40分,土军依仗兵力优势从西面猛扑过来,试图夹击强行楔入土军并位于两军结合部位置的第6装甲师,泰马第3步兵师和伊第7装甲旅则利用空中掩护步步为营,用极大的韧性顽强阻截土军的全力攻击。

狭路相逢勇者胜。

战至19点,土东翼第7军3个师出现不稳定迹象,被迫后退15公里试图重组防线,作为联军预备队的第8机械化步兵师随即从右翼杀出,三面夹击之下,土军防线全面告破。联军即留下韩军监视战场并回援泰马师和伊军,第6和第8师则对土军穷追猛打逼迫其后退了约40公里。

随后,第6和第8师分成南北两路向西作出大范围迂回动作,准备反包围土第9军。已经丧胆的土军旋即后退放弃了对泰马第3步兵师和伊第7装甲旅的压迫,全线脱离和联军的正面接触,至此,会战告一段落。

厄德尔会战,甚至小到还不能称之为会战,把它算成一个中等规模攻防战役还是比较勉强,因为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不足23万,坦克也才500辆,战斗机仅170架。战役结果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联军损失29辆坦克和12架战斗机,伤亡约3100人;占据兵力优势的土军虽然被击溃了两个师,但只仅仅损失了38辆坦克和22架战斗机,伤亡被俘不过4900人。

似乎,双方都没有获得什么好的战役效果,首先,土方占据了地利和兵力装备上的压倒性优势,但仍然没有能够有效阻挡住联军的进攻步伐,快速的溃败更是让美军没有更多调整防御的时间,结果无疑将是很严重的;但同时,联军也没有能够完全击败土军,而且从战术上看,被击退的土第7军已经开始向东面的美军和亚美尼亚人靠拢,这必然将给后面的埃里温战役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过,这个短暂的进攻战对中亚战场甚至整个世界战局的影响都却非常的大。

联军占领厄德尔后,可以选择从西面绕过险峻的大阿勒山直接攻击57公里外的埃里温,或者与受到阻碍的第3机械化军进行西、南方向的夹击,先解决盘据在亚阿土边境地区的美国人后再合围埃里温。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厄德尔会战后,甚至连短暂的大阿勒山绞杀战都还没有正式结束的时候俄罗斯人就正式对美宣战。

这才是东方同盟迫不及待攻击高加索及土耳其的真正原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迅速打通往达以色列的陆地道路,还能够逼迫熊快一点参战以减缓自己和欧洲的压力。想想也是,俄罗斯的海军虽然不咋样,可空军还是很有实力的。

在接下来的欧洲战场上,有了俄罗斯雄鹰的参与,美国人,将会感到疼痛难忍。

十分短暂的3天,结束了。

正式开战以来,欧盟和东方同盟都心有灵犀般地不约而同选择向土耳其动手,看来双方都试图首先解决这个横亘在欧亚大陆上的绊脚石以获得完整便利的陆地通道,(俄罗斯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参加战争,也就是说中欧陆地上的联系还需要自己来打通。老毛子这家伙在正式参战前未必就会同意中欧用自己领土来输送军队和物资,把希望寄托在老毛子身上还是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何况通过俄罗斯的广袤领土来调配兵力也实在太远了点)。

随着欧洲战场的正式打响,美国人当然不会坐视“忘恩负义的堕落大陆对伟大的美利坚人民发动的猖狂进攻”。从15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