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军那末“仁慈”。

战前发布的20分钟和平居民撤退的时间一到,俄进攻部队主力第33师就以190门重炮配合战斗机开始对倭军拒守的居民区进行饱和攻击,北面的太平洋舰队也以大口径舰炮进行覆盖射击。

优势火力的俄罗斯人毫无顾忌,反正我已经多次警告过,这个城市里面已经没有什么非武装居民了,和平居民?都撤退了,扎幌城里面剩下的要么是日本正规军,要么是准军事部队。无差别攻击令的发布,虽然让俄罗斯人在战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但是现在的扎幌城,已经无人可救了。

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让电视后面的日本人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灾难,相比之下,枕崎市的民房那是小巫见大巫。仅仅两个小时,扎幌,这个盛产酒精的130万居民的港口城市中就有15万间民房被毁,俄军战报上宣称歼灭了32000名“武装分子”(最后,俄罗斯人欲盖还羞地在14年后正式承认在这些人中,真正的士兵和准军事部队仅仅不到3000人,其余的都是无武装的和平居民),79000人受伤,39万人无家可归。

10点,俄军开始强行突破,没有预料到俄军竟然毫无顾忌就开始进行炮火扫荡的北海道守备司令部手足无措,精心策划的防线瞬间就被撕裂。

战至11点,面对三倍于己的俄军战斗机,倭空军无回天之力,只能黯然撤退。随即,丧失了空中力量支持的第14师团陷入困境,被扩张渗透进来的俄罗斯人成功地突破了防御阵地。看着城市的惨状,海道守备司令部匆忙命令负责防守的部队“必须抱着与侵略军死战到底的决心”,一定要战至最后一人。

从缺口处蜂拥而入的4万俄军将14师团隔离成4块并不断组织兵力进行逐屋争夺。俄罗斯人继续采用大炮上刺刀的方式蚕食倭军守备力量,肆无忌惮地使用重炮扫荡使用民房企图阻挡俄罗斯人的倭军士兵。扎幌城7个居民区在遭受俄罗斯人的凌虐,烽烟过处,高楼成为瓦砾,别墅变成荒丘,到处是炮声,四处是哀嚎,遍地是坟场

13点,北海道守备司令北见一郎中将眼见俄军不断向内城突破,自己“再无挽狂澜于既倒的可能”,为了“不再让无辜的和平居民遭受苦难”,即发布广播命令能够退出的士兵向南集结,被阻断退路的士兵可以自由决定是否继续战斗下去。

北见一郎中将命令还比较完整的7个大队9000士兵退出扎幌城,自己眼含热泪自杀身亡。而北见一郎没有看见的是,在城内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或者不愿意撤退和根本就无法撤退的正规军还有大约1万人,他们在俄军的重重包围下继续死战了将近4个小时,凭借熟悉的地形和下水道进行顽抗,给予了俄军极大的杀伤。

残酷的巷战下来,俄前锋第33师19000名士兵就阵亡900人,受伤大约3300人,此战结束以后基本丧失战斗力。

18点,俄军最后歼灭了拒守县议会一个中队的日军,扎幌攻坚战正式宣布结束。是役,俄军以两个精锐师围歼日军北海道守备司令部,激战竞日,在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下以牺牲1700人,受伤5000人的代价攻克扎幌城,重创日军第14师团,歼灭其两个联队8个大队及部分准军事部队合计约15000人,击落战斗机11架。

战争中,扎幌基本成为一个废墟,居民实际死亡4万人,受伤17万余人,33万民房损毁,62万人沦落为乞丐。

消息传来,举世震惊。

部分国家对俄进行了强烈的抗议,要求俄罗斯在战争进程中约束军队过度使用武力的行为,特别应该切实保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

在这样的大潮下,欧洲联盟和中国也只好对俄军提出了异常委婉的批评,但同时也公开表示,“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个事件,也不能强行要求俄罗斯置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士兵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其实,日军卑劣地利用自己国家的和平居民为防御盾牌才是这个悲惨事件的根源和最主要的原因,日本政府和军方同样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云云,极力为盟友开脱。

战局的诡异变化,让首相川崎南记彻底地失望了,南面的华军已经包围了鹿尔岛县城,没有了空中支援,里面的约5万陆军和3万准军事部队根本就不可能阻挡住4个师12万精锐华军的进攻。

第2军前进指挥部司令兼第7师团部队长松本二阶少将不停地向总参谋部要求支援。

鬼话,支援,这个时候就是连10架战斗机也派不出去,西面的韩国人就还在等日本分兵呢——因此,当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