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袂凹绦�3值胤街伟玻�毡菊��Vげ环⑸��优崖沂录��耆�浜险剂旆酵瓿山唤印�

表决结束以后,吉岗为首的复兴阵线立即宣布退出先内阁并提出了对政府的信任表决案,却被议长斥责为“闹剧”而拒绝接受。

接着,日本内阁快速启动对民众的宣传,铺天盖地的是关于天皇陛下、国会对时局的申明和意见,连对江户等军官们诫勉谈话内的容也被大肆宣扬。

针对几乎就是无条件投降的说法,内阁耐心地给国民讲现在的局势,说接受投降是天皇、议会与内阁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臣民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不得已作出的决定,要求国民统一认识,充分与占领军配合(不要发生袭击和抗议事件)。要相信天皇,相信内阁,是不会让大和民族灭亡的。

比较一致的媒体宣传,其实早就已经在给国民灌输这个理论,只是在达成协议和表决前不可能这样直白而已。日本的国民心态也因此发生了一些转变,原来持有强硬态度的开始悄悄地改变态度,特别是在3月15日天皇关于时局的申明发布以后,继续坚持反对妥协的人从38%降低到了21%,两年后更是降到了10%以下。

但是,以总参谋长为首的部分高级军官并不满意这个决议,虽然出于对天皇已经作出的承诺并拒绝了复兴阵线提出的“全面抗争方案”,不过很显然,消极的对抗和怠工至少还是有的,并且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他们的影响下,日本总参谋部、联合勤务司令部及三军领率机构迅速地出现了一股辞职的大潮,700多名递交了退役申请的军官认为,反正以后也要解散军队那还不如现在就另谋高就,或者还能在些大型企业中获得比较好的位置呢?

这个气氛就很不好了,同样很不对北京的胃口,军官,特别是具备丰富作战经验的中低级别军官可是个宝啊,战争中最缺的就是这个。因此,在北京压力下,内阁提出了强硬的要求,日本军方被迫驳回了这些人的辞职请求,但是到了3月19日,还是有约1700名校尉级军官请假回家休息。

也不能“过分地苛责目前还没有转过弯来的日本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们”(北京代表私下对三木说的),毕竟在接受了将近100多年的反共和反华教育以后,要他们这么快就转变思想观念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考虑日本民众的意见和选择自己的最终道路”。

为了尽量减少日军基层骨干的流失,3月17日,中方透过日本媒体以访谈形式提前发布了〈关于组建九州、四国及本州内卫警察部队的决定〉和〈关于招募原日本职业军人组建东方同盟外籍军团的说明〉等文件,文件重点说明,将在战后6个月内组建15万人的内卫警察部队,专门招募现有中校以下的职业军人并以宪兵的形式存在,还将在两个月内组建3到4个外籍师,预备招募12万大尉以下的军人参加欧洲战场,待遇从优等等,试图给日本军队的基层骨干以较多的选择和出路(中低级别的军/士官是任何一个军队的优先保障,也是对普通士兵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环节,这样的资源,浪费了多可惜啊),试图稳定日军心态,防止出现对占领军的过分敌视而发生不必要的叛乱和袭击。

国会正式表决以后,从3月14日到3月18日,日本国民处于极度混乱状态中。

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在媒体上交替出现,虽然多数支持接受议案,但毕竟还有大约30%的媒体处于复兴阵线和极度右倾的自民党右翼团体“我们的日本”的控制下,在这些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是对中国占领日本的后果及后续政策的分析,宫古列岛的现状也被翻了出来,什么中国人来了以后肯定会废除日语了,要强制剥削日本国民,控制学校教育什么的,还“危言耸听”地对日本国民断言,“要不了10年,甚至最多只要5年,大和民族就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云云,极力煽动国民的不满情绪,矛头直接对准了首相、内阁及民主党。

3月16日,在受到上述煽动宣传后,除了基本被中俄占领的北海道及九州南部地区,日本三大岛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示威活动。作为核心区域的本州情况最严重,当日各主要城市有约700万人上街抗议国会(众议院)中的两大党派置日本国家的根本利益与不顾强行通过议案,而这还是3月15日天皇亲自出马发表关于时局的申明后出现的场面,保守估计,如果没有天皇和内阁的宣传攻势这天上街的至少还有多上不少的人。

其实,从现实上说,现在抗不抗议都无所谓了,反正已经要执行再抗议也没有什么用,或者这也是一种政治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