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踵而至的响彻云霄的爆炸声。可笑的是,轻装上阵的华军士兵用来击毁美制步兵战车的同样是来自美洲大陆的产品,如果五角大楼的大员们看到了这一切必定会发狂的,就是不知道,是会竭力称赞自己的矛利还是斥责制造商提供的装甲太薄?

看见加拿大人正在向四周逃散以防止自己被弹片炸伤,少尉满意地拍了拍手,又带着自己剩下不多的炮弹向右边移动,准备去袭击下一个目标。

被突然出现的爆炸吓了一跳的加拿大人已经判断出来袭的炮弹就是美制的AY…15,在痛斥该死的美国人和以色列人的时候,剩下两辆战车急忙掉转炮口向反坦克阵位上倾泻25毫米的机关炮弹,同时也向后边机动边撤退。

“这些该死的胆小鬼!”,看见负责帮助B连防御宽大正面的装甲车向后逃走了,维伯中尉虽然抱怨着却也没有什么有效办法,只好急忙命令一个排补充上来防止阵地被突破。而战场上的空隙稍一露出,已经被暂时压制在洼地里面连头都抬不起来的战士立即乘机从地上跃起,用手中的重机枪来反击阵地上还正在射击的加拿大人。

5组也迂回到了加拿大人的最右翼,32个士兵小心谨慎地向前葡伏,在爬到距离1200米距离上的时候还是被哨兵发现了,加拿大人惊恐地开枪示警。这让正在督促阵地的特雷泽少校简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三个方向上都有敌人出现,应该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在哪里呢?

“皮尔中尉,现在没有办法了,只有让你和督战队去支援公路检查站(东南方向)了,一定要把中国人击退”,那里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公路检查站要是丢了话和南面的美国人将断绝地面联系,要是

不过特雷泽少校还是不明白,自己的士兵和中国人装备是几乎一样的,自己还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形,怎么400人到了自己手上就连一个连的中国人都比不上呢?看来,不仅是作战指挥上的问题,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士兵和指挥官的素质上,看看自己的这些兵,吃喝玩乐,上战场也当作是度假一样的,让他们跟在美国大炮和坦克后面还可以耀武扬威一下,可真到了和敌人面对面作战的时候,可能连人家一个手指头都比不上——的确,正如少校所思考的问题一样,160个华军士兵正在依靠自己的绝对勇气在不断地逼近加拿大人的一线阵地,虽然他们的火力和人数上都比加拿大人要少,但对于短兵相接的陆军阵地战来说,论战术素质和攻击速度,天下无可出华军之右的地面部队。

9分钟的时间,从1900米的距离上发动冲击,5组华军战士以牺牲16人受伤41人的代价直接将负责守备阿德萨拉的加拿大第3师17营两个连斩成三断,在占领清真寺外围后把最左翼的A连隔断在镇西两个小村外。指挥官特雷泽少校与维伯中尉率领的B连面对3个组的压力被迫退回邮电局和小学坚守,皮尔中尉的督战队60多名士兵虽然守住了公路检查站,但第5组的战士立即向其右翼移动,转移到北面堵截住了B连溜出包围圈的可能。

局面全乱了,华军包围了特雷泽少校,而东北和西南的两股加拿大人也反包围着中间的华军士兵,真正是犬牙交错的场面这不仅出乎特雷泽少校的意料,也是陈锐中尉没有预计到的情况。要是不能立即解决掉中间的B连,华军士兵将遭到加拿大人的三面冲击。

把手枪插入套中抄起自动步枪来,陈锐中尉急切地命令道,“乱就乱吧,告诉各组,现在这样的情况还不错,至少加拿大人的炮火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了,特别告诉第4组和第5组,一定要把两边的敌人给我拦住罗,剩下的三个组立即展开全面攻击,10分钟内把中间的这股敌人给我消灭了再去收拾其他的”

巷战是残酷的,不到100名士兵主动向180人的B连发动攻击,这样的差距应该损失很大,但是对于已经经历过中东战场上的华军士兵来说,还有什么比从世界顶尖巷战高手以色列人枪口下活下来的士兵更能体会到应该如何去保护自己,杀伤敌人呢?

特殊的训练,体能上的优势,身体上的灵巧,本来就高涨的士气和特别制造的手雷,大威力的自动步枪,不少部队专门列装的枪榴弹,无所不在的阻击手,再加上从土而其和以色列一路杀过来的宝贵经验都让华军士兵先天上就比加拿大人要占据着无以伦比的优势。

往往就是,华军士兵依靠自己的腾挪和快速移动三下两下就跑到加拿大人的射击死角上,用整齐的手雷向敌人进行抛投,一个战士即便被击中也要再次使用自己的步枪吸引敌人的火力注意,给战友们创造出更有利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