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北京没有了选择,在现在这个时候如果冒然发动对印战争拔掉这个美国走狗倒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可欧洲人铁定要反对。也对,在急需常规力量帮助欧洲人的时候,没有理由地去和一个“未参战国家”发动全面战争肯定会刺激欧洲人那可怜的神经,即便能够获胜付出的政治代价也必然不小。但是历年来与阿三的旧怨也导致华军43%的军事力量被拖在南亚的土地上干耗着,这不仅是北京的痛也更是欧洲人着急的地方,这65万大军中就算只有40万参加欧洲战场的话将不知道能够对付多少的美国人。

欧洲联盟下足了本钱和人力资源,试图影响印度人至少保持中立,保守的估计,从开战前的12月一直到印度国会表决的前一天,欧洲联盟的三大情报机构按照规划至少投入了400名以上的情报人员及关系客户,花费了大约120亿欧元的费用,大把大把的钱撒向各个党派作政治捐款,试图影响他们的观点或者是投票结果,特别是两大反对党和独立议员更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不过,与美国人已经超过40年的经营相比,欧洲人虽然钱多可还是落了下风。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东方同盟,即便是作为主要反对派的国大党也不敢在国民集体对华表示恶感的情况下支持参加欧洲一方,因为这将意味着与中国人处于同一战线里。就象国大党自己私下也认为的那样,“即便我们和欧洲在一起并且获得了战争的胜利,那末,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呢?”

因此,在印度国内的争论中,实际上政府和反对党在不参加欧洲集团都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国大党坚持认为,“虽然现在美国人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是因为美国人传统的海军强国地位和地理优势造成的,而这也必然将随着战争的推进而逐步丧失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战争实际上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联军三方的经济总量是美国人的1。7倍,常规力量是1。5倍,科技能力上则与美国不相上下,那末最后的赢家肯定欧俄华联军。而我们把自己匆忙绑在美国人身上是极端不理智的行为,也是极为危险的,因为这将让印度立即遭到华军的进攻,我对我们常备军能否挡住中国人的凶猛地面进攻表示全面的怀疑”

印度国内的部分民众也这样认为,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未必就是美国人输掉最后一条内裤并且灰溜溜地回美洲重新搞个什么孤立主义,而且战争也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印度即便在美国人的帮助下保住了国土也将遭到严重损失,因为我们的两大平原在残酷的现代战争中都将遭到严重破坏,这样的损失就是100年时间也是弥补不了,而我们的敌人~中国人最后损失掉的是什么呢?是巴基斯坦的沙漠,还是缅甸的热带雨林,或者,干脆就是喜马拉雅山上的几片雪?

他们觉得,如果在这场战争中印度能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中立并大力发展自己的军火工业,像美国人那样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暴利是最符合印度的实际情况的,至于两三年以后战争出现了转折,那末再决定是否参加一方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这种思潮在印度中产阶层中有一定的市场,也代表着部分欧华贸易集团的利益,有一定的政治基础。

不过话就是说白了也没有用,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一开始人民党也是这么想的,可美国人40多年的渗透,30年的执政生涯已经导致人民党与美国有太多的牵扯,想保持中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5月以后美国人急切地希望印度人参战来拖住华军的常规力量不去增援欧非战场。

军官团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亲美派强烈要求对华开战,对美及盟友的利益集团也开始鼓噪,人民党内部的强硬派的逼迫,经济因为战争遭到的损失都在一步一步地拉动执政当局最终靠近美国人。这是斯加利没有办法的选择,美国人的最后通牒也在最后一刻让斯加利在无奈之下用“卑鄙”手段来获得国会的战争授权。

何况从6月初以后,华军就在实际上准备逼迫印方最后选择自己的立场,连续7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就是在炫耀武力,也在一次次地拉紧阿三的神经中枢。

若有若无的官方表态,似是而非的军事演习,反正我不让你的军队好过,不让阿三获得中立的“和平红利”才是北京的最终意图,一个危险的敌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阿三对自己的威胁实在太大,用战争手段来扼杀印度也是华巴缅三方的默契所在。

最关键的问题是,华军从开战以后一直都没有使用自己的多数常规力量来支持欧洲人,自从远征军参战以来,25万地面部队,4个战斗机团在以色列战役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