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霾说姆ㄗ樱�褂凶约嚎吹蒙�钚∶钫校�獠庞辛说阌梦渲�亍�

不过,很快,杜榆就有了用武之地,这天,齐氏是兴冲冲的回来的,她发现去了白马寺以后,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这不,连水车也下来了,虽然这是大家共用的,可是不妨碍齐氏的心理作用啊,所以她就去了白马寺又还愿去了。

本来还想叫杜榆也跟着去的,但是杜榆想着上次自己跟着奶奶一起去,那个不舒服啊,所以不想跟着了。

好在齐氏也没有坚持,还是自己一个人去了。

这一去呢,就带来了一个消息,原来七月十五,中元节要到了,很多富户要在白马寺上香。

这本来和他们杜家没有啥关系,可是呢,有的人家还需要供奉在佛主面前的经文。

“这不,就有一家,还差几本,刚好是他们家的小姐,看这也来不及了,就想着让差不多的小姑娘能帮着写几本,到时候供奉到佛堂上。本来要是那个绣出来,更是好,可是这绣出来不是花的时间更久吗,所以只好先写出来了。”

齐氏一想,这不刚好那就是给他们家赚钱的吗?她家小孙女正好也会写字,于是就毛遂自荐,自己给定下来了。

“娘,这给佛主供奉的,让别人写会不会不够诚意?”胡氏问道,不会是那家的小姐自己偷懒,所以才这样吧,先不说赚钱的事儿,到时候得罪了佛主,那不就得不偿失了?

“不会,我问了以前也有这个事儿,只要心诚,就没有事儿,再说他们也不是让人白干活儿,是给了钱的,就不算是偷懒,关键是这会写字的一定要是差不多的小姑娘,这样佛主才领情。”

☆、45 面试

也就是说对方人家是出了钱的;不是不劳而获;好救济了穷人;是一个大功德。

所以还是有诚心的。这里的诚心,是要写佛经的人,每写一个字;就要在心里念叨这是给谁写的。

不过这心里念叨没有念叨;谁会知道?这不是瞎扯吗?于是主要还是要付钱,也算是接济了穷人;佛主自然心中有数。

“咱们这一片;穷苦人家的丫头,谁家会让她读书认字?咱们家就是;所以合该我们赚钱;你把

榆儿那丫头给捯饬捯饬,明天我们就去让人看看,这一本书有五百个钱呢。”

这就是要去面试了!胡氏忙说道:“娘;爹不会同意的。”

“你爹那个人,就是迂腐,读书为啥不能去赚钱?就他那样的,要不是有我张罗着,早就穷的只喝西北风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说了算!”

胡氏回去把这事儿跟杜有忠一说,杜有忠听了,倒是没有反对,他自己不是什么迂腐清高的人,早年也偷偷抄书给书坊的人赚过钱,只是女儿还小呢。会不会太累了?

结果杜榆听了,还真是同意了,赚钱谁不想啊,她家如今爹没有了一个月二两的银子,生活质量大大的降低,“爹,我这样,不仅能赚钱,还能把字给练好呢。”别人家肯定会提供笔纸和墨等物,在自己家,这些东西就少见。

因为价格太贵,买不起,她也就是在草纸上写过。好在她还是有以前会写字的优势,总算是写的不错了,当然,是这个年龄段来说的。

一本五百钱那,十本就是五两银子,嘿嘿,一想起自己能赚那么多钱,杜榆就兴奋起来。

“好吧,明天你和娘一起,带着榆儿过去,榆儿,你要是不喜欢,就不要答应下来。”知道女儿一直为赚钱操心,这次还真是顺了她的心了。

对了,杜有忠也想起来了,他可以去县城里,看看县里有没有书坊需要抄书的,好歹也能赚点钱,不然在家里也不成样子。

这就是杜家的一个优势了,杜老爷子那年轻的时候,读了十几年的书,总算没有白读过,现在不就慢慢的转化成钱财了?

这乡下,真正的能花钱让人读书的少之又少,因为那是极其花钱和烧钱的行当。

所以读书人就是受人尊重,从心里都敬畏。

当初杜榆在大姑那边,把小姑娘们的名字写下来,就让大家对她很敬佩,更不用说杜老爷子这种了。

杜老爷子考功名的理想没有实现,所以才把这个理想传承给下一代和孙子辈,可惜,经济大权不掌握在他手里,他也只能把自己所学交给儿子和孙子们。

杜家的人是免费就学到了字,也算是杜老爷子的一个丰功伟绩。

齐氏虽然说不用管杜老爷子,可是这事儿却是瞒着杜老爷子的,想着等把钱拿到了,就是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