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以前小时候,家里人还让杜榆过去看热闹,现在就不让了,说她是大姑娘了,这个时候就不好去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齐氏看杜榆穿的都是好料子的衣服,不想让她把衣服给弄脏了,所以根本就不许她再去凑热闹。

胡氏回来后,除了要出门拜客,穿的是很好以外,到了家里,她就穿上了以前的旧衣服,和几个妯娌一样,该做饭做饭,该干活儿干活儿,一点儿也不含糊。

小辈不干活儿还说的过去,要是这平辈一个跟少奶奶一样,剩下的人都要累死累活的去干事情,那这不平衡很快就会来的,胡氏虽然没有读过书,却明白这个道理。

大家没有分家,最好一视同仁,这样矛盾才少一些。

可以说,齐氏对自己的大儿媳妇是满意的,从来不让自己为难,且做事儿有分寸。加上又为老杜家生了两个儿子,就凭这一点,齐氏是绝对把胡氏排在儿媳妇中的第一位。

他们杀得猪没有做血肠,而是直接煮成了猪血块。猪血块到时候可以单炒,也可以下到锅子里去,总之,也是一道很好的菜。

腊月二十五的时候,就把长工们放假了。每人领了十斤猪肉回去。

当然,有些人就直接把这边当成了家,过年的时候,就还在这边过年,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人了,杜家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另外送些饭菜过去。

杜家族里的一些长辈,也过来找杜有忠,商量把杜家的祠堂修一修的意思。

杜家在杨柳村是个大族,可是这祠堂,那早八百年都已经荒了,根本不成样子了。

不过现在杜家不是出了一个举人老爷吗,这可是杜家一个族里的荣耀,修了祠堂,那以后杜家的人也更是昂首挺胸了。

从杜榆的爷爷的爷爷辈算起,杜家人还真是多,不过很多人都是出了五服的。出了五服,关系就不怎么近了。

☆、114 出血

齐氏听了不满意了;说道:“说来说去;不就是想要我们出银子吗?这些人我还不知道?哪里是要修祠堂,这是眼红我们日子过的好了,想要分一分;那祠堂八百年都没有人管了,现在倒是提出来了!”

杜老爷子说道:“你少说两句,现在有忠是举人了,身上有功名了;修祠堂,也是势在必行。不然;到时候人家一问;说咱们杜家连个族人的祠堂都没有,算个啥事儿?”

一般农村人的祠堂;又不是那种世家大族,既不需要祭田,也不需要专门的人守着,只不过需要选个族长出来。

也是这个时代,家族凝聚力的一种表现。有些衣锦还乡的人更是喜欢修祠堂以表彰自己的功德。

要说杜家族里,还真没有所谓的族长,大家遇到事儿了,只是找辈分高,有些名望的长辈们来解决事儿,毕竟只是个乡下,辈分上说事儿,可是现在杜有忠有出息了,如果他想当这个族长,还真没有人反对。

有本事的人当族长,这也是个正常现象。

不过对杜有忠来说,他也不想当这个族长,毕竟他现在一年到头在杨柳村的时间就那么几天,根本就管不到事儿。

“爹,我的意思是,祠堂要修,我们也出一部分钱,别人分摊一些,您看怎样?”杜有忠说道。

大头肯定是他们出了。不过,这祠堂不能大修,毕竟杜有忠不过是个举人,不能高调,那样也太不像话了。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杜有忠这边出大头五十两银子,剩下的五十两,各家平摊,算下来,一家也合不了多少。

用一百两把一个祠堂给修一修,不算少也不算多,只是齐氏觉得自家一下子出了五十两,这真是吸血呢。

以后是不是还是要想着什么事儿,都过来找他们要银子来着?这样他们不是太亏了?

杜老爷子却说道:“你自己的儿子你自己还不明白?能让人讹着吗?该给的银子他给,不该给的他不给,别人也不敢说啥。”另外还有你这个老婆子挡着,谁也不敢放肆啊,这话杜老爷子可不敢说,不然这老太婆肯定是又要炸开了。

杜有忠出了银子修祠堂,不过也提议了,这一百两银子用的时候,要记账,不然到时候大家伙儿说出话来了,就不好了。

另外商量几个长辈督建祠堂,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些人趁着这个机会,给自己捞钱。

虽然是一百两,可是在村里也是不少了。对于村里人来说,一两银子都是多的。

当然,中间肯定有人会捞点油水,只要是不超出大家接受的范围,那还是可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