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丑妮婶说:“我是媳妇,但我跟蔚姓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我姓牛,不姓蔚。”

石头大爷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说:“你不要把话说早了,说得那么死,你要是再成了蔚家的媳妇呢?”

“不可能。”

赖皮稀听丑怩婶说出“不可能”有点忧心地看了看那石头大爷。

石头大爷用一种神秘的眼光看着丑妮婶,连饭也不吃了,后来又若有所思地说:“丑妮啊,其实,一个女人带三个孩子怪可怜的,我看你啊,是迟早的事”

赖皮稀听了,好象有点发窘,支吾着那石头大爷,说:“石头哥,别磨叽娘儿们的事了,你刚才不是要说祖宗的事么?你说说吧?”

硬老汉意外地看着他,好象看着一个稀罕的玩艺儿,诡秘地说:“你不是不在乎祖宗么?怎么又要听了?”

赖皮稀心里有事,因为最近石头大爷在给他牵线说媒,红绳的一头是他,另一头却是丑妮婶,为此,他感到有点不自在,所以他把女人们说的话找茬打断了,说:“坐在大槐树下,听听祖宗们在这片地儿的事,也能消谴消谴,要不,我们也不长见识,知道一点总比不知道的好。”

大家不知究里,听了就都催那石头大爷,石头大爷朝赖皮稀笑笑,便“吭”的一声清清嗓子说:“那我就说了。”

“咱们蔚家的祖宗,据说祖藉在山西洪桐大槐树,祖师爷是明朝后期迁移到此地的,明朝不是发生过十八次大移民么?祖宗来到这儿,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有山可倚,有水可傍,于是便携妻带儿来此地繁衍定居。到现在,咱蔚家已有二十一代。”

老头子年青时读过什么之乎者也的一类书,所以,说起来也是有板有眼,文理成章的。

“那时,这儿,相传我们的祖先最先来本村落户的是白、李两姓人家啊,当时这里仍是荒草连天,人迹杳无的水洼盆地。由于条件呢,太局限了,我们蔚家的老祖宗只能开辟荒地,按季施种,过着简单而原始的生活,就是咱们常说的土中刨食的。当时,气候也恶劣着呢,所种作物不是受河淹之灾就是受干旱之难。”

石头大爷侃侃而谈,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沉浸在石头大爷所讲的故事片中。

“那时,大家都没甚文化。蔚家所有的庄户人整年辗转在田间、地头却填不饱肚皮,他们认为这是众神不高兴,让天地,水、三官降孽于他们所至,于是呢,我们的祖先便开始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攒钱,准备给三官盖新庙,盖乐台让众神能够逍遥自在,让他们坐在哪儿随意就可以享受到人们烟、酒、猪、羊、纸钱等的供奉,和看戏寻乐的精神佳境。这种心愿呢,很快得到后辈的赞许和拥护。”

“所以,那个村子西头的三官庙和村子东头乐台就准备选址了。”

大家都沉浸在石头大爷的回忆和叙述中,石头大爷听大家这样专注地听他讲,扒了几口饭,很快吃完了,清清嗓门。

后来,就又把碗丢一边了。

蔚彩想想村里那破旧的乐台和三官庙,就插话问他:“大爷,你说,咱村里的三官庙和乐台盖起多少年了?”

石头大爷掐指在那儿算算,搔搔花白的头发,说:“这个,恐怕有三百年了吧!”

蔚环什么也不知晓,却还要插上一嘴,问:“你怎么知道的?那乐台和三官庙里没刻着字啊!”

石头大爷有点好笑地看了她一眼,说:“我推算来着。”

蔚霞赞叹地说:“乖乖!大爷什么都知道。”

“其实,大爷就知道这么点事儿。”石头大爷说:

说着,老头清清嗓门又继续说下去:

“后来,随着日子的流逝,来此定居的外地人逐年增加。为了能有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为了后代们能安居乐业一代代生息下去,祖宗们在年老者的倡导下,让风水先生测选了乐台和三官庙的地址,然后捐钱,无钱者出力,建起了乐台和三官庙,以此了却许多年老人心愿。以后,逢年过节,唱戏闹红火时,远方亲朋,外地商人闻讯都来看戏或摆摊,再加上本村的各种店铺,在沿乐台到三官庙间形成了一条铺挨铺的商业街。”

蔚槐却不甚不解的样儿,说:“商业街?我们村里哪里有什么商业街?连商业铺也是少得可怜!”

石头大爷看他那样,说:“这个,你们小字辈都不懂。我们那时,这个村可是有名的店铺林立,一个月十个集日,这是小集。一年里还有两个大集呢!”

他这样说着,别人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