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景正卿却叹道:“王爷,请恕我不能如此”

端王惊诧,问道:“为何?”

景正卿道:“王爷,事到如今,请恕我直言,太后显然是无法摒弃这个心结的,若是贸然坚持,只能让太后越发不喜,对整件事全无好处,太后只会更记恨表妹不说,且王爷目前所处的境遇更十分敏感,在这个时期一定不能失去了太后的支持照我看,这个时候,倒不如就先顺了太后,先退一步”

“什么?”端王很是震惊,“你是让本王答应太后?那岂非”

景正卿沉声说道:“起码在现在,王爷不可固执己见,若坚持下去,恐怕要两败俱伤,太后伤身,端王府也至于景府跟明媚,更也会因此而成为众矢之的呀!”

端王听着他缓缓说来,不得不承认,的确很有几分道理,但是

端王只是摇头:“不成,无论如何本王不会取消亲事。”

景正卿叹了声,室内顿时陷入一阵沉默,端王垂眸,想到明媚容貌举止,心底一片柔软,委实无法舍弃,如今,真真正在两难的地步。

端王正色道:“本王从不信那些虚无言语,何况若真的是天命,又岂能因为区区一个女子而改变?且那所谓避水离火的解释也不算十分周详,或许只是巧合罢了,难道每一个从渝州来的名字中带火的,本王都得避开?本王不信就没有别的法子了。”

景正卿见他执着,心中暗暗地着急: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偏偏端王人在风中,却兀自岿然不动,景正卿想来想去,算计了一切,独独没想到端王是如此倔强固执的。

末了,景正卿便躬身行礼道:“下官也是仗着王爷信任,才多说了几句心底的话,王爷若不喜还请降罪。”

端王见他忽然自请其罪,他哪里会怪景正卿,忙抬手在他手臂上轻轻一按,道:“二郎说什么?本王叫你来就是为了议事,你说的也的确是有道理的,只不过本王无法接受要放弃明媚唉”

说到这里,端王长长地叹了口气,忽地有些伤感:“本王也不瞒你,当初你护送她上京,在月夜湖上,本王听到那阵琴声,真真如梦如幻,似身在九霄天上远远地看到她在船上抚琴,又觉得乃是月宫之人,一见倾心本觉得此生遥不可及后来跟她相见了,果然是个无可挑剔的可人,处处合本王心意,本王实在心爱。若不是因为卫凌孝期,早就迎她进门了,事到如今,你叫本王如何放开”

景正卿很是意外,无意中竟听到端王的这些深情言语,就算是他暗中当端王是情敌,此刻也不由得不动容。

可是两虎相争,必要心狠,事到如今更是无法后退,景正卿便道:“下官明白”

端王道:“说这些儿女情长的话,叫二郎见笑了。”

景正卿倒不是见笑,而是感觉很“复杂”,无奈之下,便道:“下官只是惭愧,能被王爷如此信任。”——这句话倒是发自真心的。

末了,端王道:“罢了,此事容本王再看一看”

景正卿起身告退,转身之余,脚下一顿,回头来看着端王,犹豫片刻,说道:“其实还有一个法子,不知王爷肯不肯。”

127、一心

端王正在沉思;闻言抬头问道:“什么法子?二郎快说。”

景正卿道:“我先前说王爷要暂时隐忍,听太后的话;并不是说就让王爷放弃;试想;表妹年纪还小并不着急;王爷大可此刻虚与委蛇地答应了太后,暂时取消亲事;这样不管是王府还是景府、亦或者明媚都不至于在风口浪尖上了,只要等这阵风头过去王爷自然还可以跟明媚再续前缘。”

端王听他说完,倒是觉得有些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是毕竟是取消亲事,不是小事;端王便也并没有直接表态;只道:“二郎费心了,这个法子听来倒是有些让本王再细想想。”

说起来,景正卿做这件事,其实并非他一人之力,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景正卿所做的就是把那句诗叫人传了出去,嵌着“避水离火”个字,等闲的人是绝对不会明白的,只有宫里人才会警觉。

与此同时,撺掇卫宸赌博,传扬卫宸丑事败坏明媚名头的,是蓝同樱跟蓝同柏。

但是在太后耳畔吹风,一心想要端王跟明媚断了的,却还另有其人。——景正卿在端王面前把暗中谋事的人引向宫里,其实却也并不算是冤枉了。

景正卿回到府中,想了想,就去见明媚。

正卫峰去了,赖在屋里,景正卿挥挥手,叫丫鬟不必通报,自己便来到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