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2页)

“给你看看这个!”萍儿却并未罢休,反而赖在逸儿身上,从袖内拿出一个纸卷出来,在逸儿面前展开,却是一幅玉簪花图,虽只拿墨笔勾勒出形状,还没有上颜色,但已经很得神韵了。

见逸儿并没有呵斥她,萍儿便继续道:“岚姨最喜欢玉簪花了,我前日画了一张,等明年放风筝的时候我们一起叫它把这幅画捎给岚姨好吗?”

“萍儿,不许打扰逸儿读书。”逸儿正待答应萍儿说好,却听得不知何时进来的义父白骃的先呵斥萍儿了,“萍儿,我刚刚见了李老夫子,他可没说你几句好话呢,小孩子不可以太贪玩的”

“看你老是训他们!”义母赵青苇替萍儿打抱不平了,嗔怪道,“逸儿和萍儿都还小,正是贪玩的时候,你也不能把他们管的太紧了嘛。”

“我这不也是希望他们学好成才?”白骃望着两个孩子,淡淡地道,“若他们日后都是不成材的,百年之后我们怎么跟晴岚交代呢?好了,萍儿,玩儿是可以的,但你不可贪玩,好好听先生的话,不许淘气。还有逸儿,你也不可读书不求甚解,别到头来读的是望天书”

“看你们的爹爹多会教训人?”赵青苇见丈夫提到晴岚,也不好再做劝阻,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笑道,“哼,我的宝宝以后才不要你这么教训呢!好了,逸儿、萍儿,你们都去玩会儿吧!”

赵青苇肚子里的已经是她的第三个孩子了,许是前两年做了母亲的缘故,她对逸儿、萍儿这两个身世可怜的孩子都十分疼爱,简直是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来对待的!她感觉这两个孩子已被林晴岚□的很是乖巧了,管教起来倒是省心许多。

如今,白骃已安安心心做起康王来了,逐渐的也远离了昔年那些官场的风风雨雨,整日里或吟诗作对,或跑马蹴鞠,或醉心于某门学问,或带上妻儿寻访美景——随心所欲的日子真是舒服啊,再也不用理会那些宛如过眼云烟般的是是非非与功名利禄了

有时候,白骃也会想起林晴岚,想的多了也就渐渐释然了——她本来就是自己偶然遇到的一个女子,再如此偶然地离去,又有什么好慨叹的呢?她本就是南国的人,那就让她回到南国去吧

玉簪花依旧年复一年地开开落落,玉簪花梦里的人已走远,只是人们还是会时常怀念,怀念她那一如玉簪花的清香般的明朗

跋。后记

跋我愿化作冰雪里的一枝玉簪默默地开在白皑皑的彼岸淡淡的清香一如思念你的忧伤随风飘散注定去不了心想要去的地方十年前的初见宛如梦魇十年来的痴念似冰雪融散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相遇在这空寂的雪原你可曾听见那风雪织出的哀怨那年的刀光剑影仿佛还在眼前所有的恩恩怨怨似乎又都要重演洁白的玉簪花瓣已然血迹斑斑连下雪的天空都沉默无言花开了你来了那一场幽独的梦也碎了玉簪花梦里人已走远多年后你是否还会惦念惦念从前那个簪花胜雪的秋天

后记写文貌似是一件清苦的事,尤其是才开始学习写文的时候。

我开始编故事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不过涉及的题材有点杂乱了。

《玉簪记》是我的第一部古色古香类的言情小说,也是我的第一个长篇——虽然只不过十万字而已。写这篇小说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不过现在似乎终于可以完结了。在折腾《玉簪记》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谢谢我的室友阿鹏——她曾经很无语地帮我看初稿,虽然没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谢谢才看过几章的阿环——她看的很仔细,给了我很多鼓励,还提出了几处质疑;也谢谢莎莎。是她们——从来不怎么看小说而且从来不喜欢这样的小说的她们一直鼓励我,相信我一定会写出好看的小说。每当她们笑着对我说:“还行!还像那么回事!”我就非常高兴。虽然不可以和她们讨论情节,但是有她们的鼓励,我还是很感动,坚持写下来了。

另外,还有杨伯乐同学。她总是说我是千里马,总是鼓励我。这个《玉簪记》她虽然没有看,但是,她那天粗粗地看了第一章,竟然说很像那么回事。我知道杨伯乐多半是夸我的给我鼓励的,但是,还是很感动。

记得我的处女作——一个四万多字的现代文,拿给一个同学看,他直接说不及格其实这样的“打击”对我而言也是很有帮助的,我才会认真回去审视自己曾写过的文字,下次才好不走原来的弯路。

这两天,也许是去论坛发了个自荐的帖子的缘故吧,竟然又多了几个人来看我的文。曾经看过此文的多半是潜水,从来不留言的,貌似第一个认真给此文留言的是写《一梦浮生》的十七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