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母亲识得琳贤妃的名帖材质,莫非认识她?”

火笼燃得很旺,一室温暖如春,秦氏靠了秋香色挑绣水仙花四方引枕,慢慢回忆起当年的事情。

“我并不认识她,一面也未曾见过。那时候我比你还小,你外祖的官职又不高,哪里结交得到名动京城的淑媛。只是偶然在朋友家见到她的名帖罢了,当时觉得精致好看,便记在了心里。”

如瑾问道:“听说威远伯家里原本的门第并不高,老威远侯是一介小官,若没有琳贤妃入宫受宠他家根本排不上名号,怎么琳贤妃出阁前竟是名动京城的么?”

秦氏将帖子递回给丫鬟,拢了拢鬓边发丝,“这就是他家善于鼓动名声了,一介小官的女儿能够名满京城,惹得选秀时节有内监特意关照,是老威远侯和侯夫人有本事。我离京的时候听人说她已经册到了贵嫔之位,到最后册到贤妃,想来先帝要是能再活几年,她还有望高升。”

贤妃再往上便是贵妃、皇贵妃,若是先帝寿数迁延些许,贤妃许能不靠先帝崩后的循例晋位获得贵妃名号,也未可知。

“听闻先帝过世后,太后曾对她十分打压,想是当年嫉恨得狠了。”如瑾想起自己在宫里看到听到的种种事情,盛衰更替,彼此争斗,女人间的恨与妒向来可怕,深宫之中代代如此。

秦氏摇摇头:“这我不太晓得,他家与我家没有来往,离开京城后我便不太清楚她的事情了。”

旧事毕竟是旧事,虽然当年的琳贤妃母家曾经因她煊赫一时,到得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日见没落的门户罢了。民间有云富不过三代,其实这些勋贵公卿亦是同理,若只靠着祖辈的荣耀度日,三代之后,必然衰败。

好在威远伯似乎承袭了一点父辈的本事,在经历了先帝驾崩、太后打压、爵位降等之后,家中子弟无有什么好出路,却凭着甥女嫁入永安王府做侧妃的关系,勉强维持住了光景。如瑾是从蓝如璇一事得知此情的,当时蓝如璇要去王府做贵妾,如瑾留心将永安王身边妻妾打听了一下,虽不能完全探得清楚,穆侧妃这样的人也打听出来了。

如瑾缓缓捻动腕间银环,用指腹轻轻摩挲环上雕刻的细密花纹,思忖道:“琳贵太妃是威远伯的姐姐,永安王穆侧妃的母亲是她幼妹,如今下帖请我的威远伯小姐和穆侧妃便是姑舅姐妹了。这是很近的亲戚,她请我和蓝如琦去家中做客,定与蓝如璇有关系。”

提起蓝如璇秦氏眉头不经意一蹙,“穆侧妃是妾室不假,可毕竟有侧妃的名分在,按规矩还能随侍入宫觐见,比蓝如璇高出太多去了。她家姐妹去巴结正室王妃的家人还说得过去,为何要来与咱们结交,怎么想都是蹊跷。”

“蓝如璇在王府里是什么光景,可惜我们没有办法知道。王府不同别处,如今她身边我无法安插人手,即便有人手,消息也是递不出来的。”如瑾知道这请帖的来源与蓝如璇相关,却也一时无法探知详情。

秦氏算了算日子,问道:“还有几天就是十六了,你要不要去呢?”

虽是恼怒父亲擅自定夺,但如瑾越是思虑,对赴会一事越是打定主意,“自然要去。我们在家里两眼一抹黑,难得人家不嫌弃咱们肯来结交,岂能不给面子。”她接过丫鬟递过的新泡香茶,笑道,“正好借了这个机会,我看看能否探得更多消息,也好详细知道咱们家在外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又要让你耗费心神。”秦氏叹口气,心疼地看住女儿,“你父亲只知道惹麻烦,白让你受累。”

如瑾笑道:“这算什么受累呢,其实也是出去散心了。往日在青州还有佟家冯家几户的小姐们来往,自来了京城我是一个玩伴也无,借此机会看看京中闺阁女孩家相聚的风光,说不定也能结交一些朋友。”

“这也罢了,只是你总说咱们家现今在外境况尴尬,威远伯家里又和永安王府有关系,你去赴会是否妥当呢?”秦氏担忧道。

如瑾失笑,抿嘴道:“都怪我总跟母亲说这些,倒闹得您过分敏感了。您放心,人家都不怕招惹咱们,我去他家有什么不妥当呢。”

晚间辞别了母亲回到香雪楼,如瑾便派人去悄悄打听蓝如琦那边的动静。虽则和母亲说得随意,其实她心中还是有担忧的地方,譬如蓝如琦。

前世的时候是因为她得选入宫,威远伯才和父亲搭上了关系,开始结交。后来她在宫中一度默默无宠,威远伯一家倒是没什么动作,直到她偶然得皇帝青眼,获宠晋封,不久之后威远伯的次子便订了蓝如琦做继室。这过程很能体现威远伯家中的势利本质,当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