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过了两天,秋竹来府上了。

几个人兴奋得围成一团,江琳问道,“怎么样?可知道豆薯哪里有卖?”

“打探到了,有一家叫月盛的店铺有卖,那铺子专卖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听说掌柜去过很多地方,带回各种各样的花卉,还有精巧的小玩意儿,像豆薯这样的也有,还有果树的种子哩。”秋竹说着露出犹豫之色,“就是很贵,一斤要二两银子。”

“哇,这么贵啊,那五亩地可不是要一百两银子才能种的起来。”香雪叫道。

“倒也不要这么多,听说一个豆薯上面好几个芽呢,所以几十两银子该就够了。”秋竹说道,“不知道夫人为什么要种这个,很好吃吗?”

“好吃啊,等我种出来烧给你们吃。”江琳笑嘻嘻道,“这样吧,你再找那个掌柜谈谈,说一两银子行不行,行的话咱们就买四十两银子的豆薯芽,他若是不高兴就算了。咱先种麦子,不急。”

秋竹点头应是。

江琳便拿出银票给她,又问道,“你们现在搬进那院子里了吧?”

“嗯,青玉娘待我们很好,帮着置办家具什么的,样样不缺。”秋竹很高兴,“冯大叔还经常找刘师傅喝酒呢,两个人很谈得来。”

青玉听了也很高兴,说道,“我娘有腰疼病,要是发作了,你得过来告诉我一声。她老是隐瞒着不说,害的后来还病严重了,本来想省银子的可不是用得更加多?你叫她别犯傻,知道不?对了,我弟弟身体也不好,我一会带点东西你给我拿回去。”

秋竹说了会儿话就告辞了。

“不知秋竹口里那个刘师傅是不是她弟弟拜的师父呢?”青玉捂着嘴笑,“你们没看见她提到的时候,两只眼睛亮亮的,脸颊还发红呢。”

“可不是,估计是看上人家了。”

几个人便小声得笑起来,江琳听着,也微微一笑,若是这样真的很好,那个刘师傅该也是个重情义的人,不然也不会出钱帮自己徒弟的姐姐赎身了。

“小姐,那豆薯要是买了田家会种吗?”青玉问道,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现在常家跟田家都被重用了,但他们冯家还在那里闲着呢。

江琳笑道,“若是买成了就叫你爹去试试,就当学点新知识。”

青玉很高兴,连着点头说好。

“对了,你弟弟在哪里念书?是不是也有十一岁了?”江琳问,“是不是特别皮?听说你母亲常追着他教训呢。”

“过完这个春节就十一了,家里请不起夫子单独教,是在一家小学堂念的。”她说着无奈的摇摇头,“确实皮,老是说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我娘叫他念书,他偏要说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经常想偷偷溜出去,说要到处见识见识,把爹娘气的要命,又舍不得用力打。”

江琳听了却笑,心里有个念头一闪而过,但心想,似乎又不太可行,便暂且放弃了,只说道,“听起来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也别框的太死。”

青玉有些不明所以,半懂不懂得点点头。

江琳便打开个酸枝木刻花小盒子查看起里面的银票来。

她出嫁的时候,陪过来的大多是固定资产,田庄,院子,店铺,这些都得过一段时间才能拿到银子,而首饰布匹等又是不能生钱的,除非变卖,所以她手头上的银子并不多,四姨娘曾经给她的银票她回门的时候还回去了,还多给了两百两。而刚才买豆薯又用掉了四十两,如今能周转的也就只有六百多两银子,这还是江大夫人给的体己钱,是要她初来贺家用来打通人脉关系的。

香凝看到她发怔,笑道,“过个几个月就宽松了,到时候田庄跟店铺都有银子收,再说,那个大院子一个月还有一百两租金呢,夫人不用担心。”

她倒不是担心,她是在想怎么把钱花出去

还有半年的时间,到底该开个怎样的铺子呢?

最可惜就是不能出门,不然真应该在京城大街上四处逛逛,看看那里是怎样一幅繁华景象,也好借此了解市场的需求。

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江琳一个人用完饭后过了两个时辰,贺敏中还没有回来。

正当疑惑的时候,香雪跑来传话,说贺敏中的贴身随从刚才禀告贺大夫人,说世子爷忙得抽不开身,有案子要连夜开审,今晚上不回来了,刚才叫丫环来,说叫少夫人不用等。

江琳心想做个大理寺少卿不容易啊,回家加班不说,这回都直接通宵了。

第二日醒来的时候,她看了看那半边床,只见平整的很,便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