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只有一门课这些外国教官是不会上的,无论是哪一国的教官,都不会教授这门课程,这门课的名字很普通,《战争起源》。战争起源这门课,不但外国教官不教授,即便是留学外国陆军学校,无论是日本陆士还是圣西尔军校,在论及后勤实践的时候,都会把中国学员请出去。

这门课在现代有一个新的称呼,称为战争总动员,各国教官始终把这门课视为自己祖国的最高,而民国陆军大学最后还是有人教授了这门课。授课的是一批流亡的白俄教官,一群没有祖国的人,所以只有他们教授了这门课程。

俄罗斯的一战动员在列强可以说是最弱的,甚至可以说是把基本的步枪动员都无法完成,一方面是后面屯积相当数量的武器弹药,另一方面是某些战场上得到一点一滴的补给,但无论如何他们算是把中国人领进门来了。

在抗战前,中国政府终于勉强完成了以师管区为基干的动员机制,但是在八年抗战之中,有数以百万计的壮丁不是死于战场,而是饿死、病死或者逃亡于近乎奴隶制的动员机制之下,他们的血泪可以写出很多书来,但是至少比起旧时代的雇佣兵制算是迈出了现代化的一代。

而即便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列强诸国,仍然在战争动员这门课上吃过许多亏,法国在一战中的弱势便是因为他把新单位和老单位完全分离开,导致兵力上吃亏太大,而德国人在一战中才创造性把老单位和新单位混编,这样让前线的军拥有更强的实力。

现在柳宇就在教授这么一门课程,一门列强直到二战时代都没有掌握的课程:“请记住,我们与法国人的战争,是你死我活的决战!是除了胜利之外,我们没有任何出路的战争!”

“我要把每一个青年人,每一根铁钉都运上战场,派上用处,我们要发挥出所有的潜力。”

这是一战后期德国人提出的总体战,也就是所谓全面战争,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挖掘战争潜力,但果柳宇还要进一步:“我们的黑旗军要有多少人?”

“有人说两千五百,有人说三千,有人说三千五百我觉得都不够,都不够压过法国人,法国人在越南之兵,至少可得两万人。”

这是历史上法国在越南动员的兵力,事实如果法国人愿意,他们还可以提供更大的兵力,更要命的是,在越南这个被天主教渗透的国家,法国人可以轻松地武装起成千上万的土著步兵。

自己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武器弹药,更多的军用物资,而所有这一切的协调,都与战争切切相关。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个帝国主义的战争潜力是惊人,但是他们的动员能量更为惊人,一战和二战之前的美国军队是一只标准的弱旅,大体上塞尔维亚之类的欧洲小国家就拥有比美国更强的军队,但问题是在动员之后,他们能迅速变成一支上千万的庞大军队。

纳粹德国上台的时候,德国只有十万军队,而在数年之内,他已经拥有一只武装到牙齿的八百万大军,日本人的常备军不过二十万,在战争爆发一年内,他把兵力扩充到百万。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军事动员学的存在,新部队不再是象古代历史那样毫无战争经验,象德国人就动员了几十个波次的步兵师,每个波次的新单位都会有一些老单位,而新波次的步兵师会从再从这些稍老的单位抽调单位出去。

但是战争总动员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他是把一个国家,一个集团都纳入战争的范围之内,他是一门战争的艺术――或者可以说,战争动员的成败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职业军人是谈后勤。

什么时间开始动员,几天之内动员完毕,动员波次的分配如何,如何开进,如何补充老单位,如何组建老单位,如何控制战略物资这是一门复杂到极致的课程。

但是柳宇懂,他刚好懂得最基础的战争动员,懂得如何平战结合,如何从平时转入战时,如何在平时积蓄战争潜力。

在这个时代,这是学不到的知识,要知道即便是日本针对军官发行的机密战史,也根本不谈及动员相关的材料,这个传统一直沿继到日本战败。

“战争进入爆发状态,我细柳营将实行第一波次总动员,预定动员兵力为一千名”

这不仅仅是军队进入战争状态,而是细柳营控制下的每一个人,每一根钉子,每一点资源都动员到战争中去,所有人都被柳宇吓住了。

一千名的动员兵力仅仅是第一波的动员计划,而且要求的时间是如此之短,仅仅一周之内就要完成,更重要是这仅仅是补充老单位的动员兵力。

“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