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约和耆�梢园炎约涸谕纺灾信�墒�龇稚恚�驹诓煌�慕嵌取⒉煌�姆矫妗⒉煌�牧⒊±炊酝�桓鑫侍饨�猩钏际炻恰⒎锤慈ê狻Mǔ@唇玻��绱苏獍愕厮伎贾�螅�詈笏�氤隼吹亩圆叨家咽窍嗟敝苋�⑾嗟鄙羁獭⑾嗟背墒炝恕�

同时,在与管宁的请教、交流当中,他更是感到了师尊脑中思维的开阔、深邃、凝练与精妙。管宁的每一次指点,都让他感到茅塞顿开,总能让他得到新颖而丰硕的收获。管宁也为司马懿表现出来的“能放能收、能博能专、知微知彰、知刚知柔”的思维方式所折服,于是便渐渐引导他转到对眼前天下大势的剖析与研究中来。

这一日下午,管宁在明道堂的乌木案几之上铺开了一张大汉州郡要塞地形图,用一柄玉尺指着那图,对司马懿缓缓道:“当今天下,已然一分为十:北有袁绍占据冀州、青州以及公孙瓒坐拥幽州;东南有袁术占据淮南以及孙坚之子孙策、孙权兄弟兴于江南;正南有宗室刘表占有荆州;西南有宗室刘焉、刘璋父子据有汉中、益州;正西有马腾、韩遂割据雍凉二州;东面则有曹操握有兖州、吕布执有徐州;中原地带,则又是包括你河内司马家族、颍川荀门、汝南许氏在内的豫州各大世家组成护乡坞中立自守唯有当今天子尚被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挟持于关中,孤立飘摇。天下局势既是这般扑朔迷离、乱象纷呈,依你之见,当如何理出一个头绪来?”

司马懿也不像普通门生那样虚饰伪辞,径自上前向那张地图俯视许久,方才慢慢抬起头来,正视着管宁,略一沉吟,开口说道:“师父,依弟子看来,放眼四海,这十股势力如今在神州大地纷缠互噬、跃跃而动,不过皆是在苦苦力争一个‘强’字罢了!单单就这个‘强’字而言,目前朔方袁绍一派所拥有的势力自然是最强的,实为天下群雄之首。但是,仅凭一个‘强’字,袁氏便想独揽天下、妄行异志,只怕终究未必能成”

“哦?何以见得?”管宁一听,面色不禁微微一动。

“师父曾经教诲过,这天下至强至威者,并非一味依恃兵精地广,乃在于天下人心之向背。如今天下纷扰、群雄乱斗,四方百姓早已厌倦战乱之苦,只盼着汉室能够抚平诸侯、重归安宁”司马懿静静地盯着那幅州郡要塞地形图,仿佛从这幅图上看到无数的士民在鲜血与战火中挣扎哀号,看到繁华的城邑在兵马的铁蹄下化为废墟,看到宁静的村庄也到处燃起了熊熊的烈焰,他的眼眶竟是渐渐湿了,“然而这四方诸侯中,不少人都是各怀异志,暗中都盼着当今天子能够速速丧生于李傕、郭汜等董卓余匪之手,然后他们再以‘复君仇、讨逆贼’为名杀进关中,开始争夺帝位。那袁绍本是拥兵数十万、据地数千里,最有能力直驱长安一举荡平董卓余孽,迎天子于万全、拨乱世而返太平,但他却一直坐视天子于颠沛流离之中而不闻不问,必定也是怀着这等令人不齿的居心!”

管宁听着,伸手抚了抚胸前那数绺须髯,举目北望,沉沉而道:“亏得袁氏一族素来坐拥我汉室‘四世三公’之尊荣,竟也怀有这等不轨之心,忘恩负义、贪权夺利,真是猪狗不如!”

“师父,依弟子之见,袁绍他们既是这等鲜廉寡耻,自然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司马懿眸光一闪,又向管宁说道,“他们用心拙劣,岂能欺骗得了天下士民的睽睽众目?袁绍纵有甲兵数十万、郡地数千里,也不过是一个只知看门守户、伺机窃人之财的鄙夫,终究难成霸业!倘若有齐桓公那样‘义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贤能之士乘时而起,长驱直入关中,恭迎天子于庙堂,重树汉室威仪,奉圣旨而伐不臣之徒袁绍势力再强,也必会众叛亲离、土崩瓦解,坐以待毙矣!”

“说得好!”一个陌生而清朗的声音在堂上蓦然响起。司马懿不禁一愕,转头循声看去,却见一位身穿锦袍、头戴纶巾的青年儒生和一位身着绿衫、头戴束发玉冠的翩翩美少年,从那霜雪纱檀木架屏风背后缓步转了出来,正微微含笑望着他和管宁。

管宁却并无意外之情,呵呵一笑,伸手一指那刚才称赞司马懿的锦袍儒生,向面有诧意的司马懿介绍道:“仲达,这两位公子都是今日上午本师新收的弟子:他是来自沛郡桓氏世家的桓范。”

“桓范?”司马懿听了暗吃一惊:沛郡桓氏在后汉①一朝是声名显赫的儒学世家。后汉初年,沛郡桓氏之高祖桓荣曾任汉明帝的授业师傅,以一介寒儒而晋爵关内侯,并享有与三公同列的殊礼。依常理而言,桓氏一族的儒门家学源远流长,桓范又岂用得着负笈求学于外?但他今日竟不远千里前来拜投在管宁门下,实是令人有些意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