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并非属下危言耸听,殿下想必也心里有数。”列当却没有往下细说,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些天在北关城的所见所闻,以行为怪异来形容陆英绝不过分。

说他忠君爱国,他不止一次暗示杨珩,他只想民留在北关城继续当他的镇北大将军,既没兴趣也高升调职,也没有兴趣掺合到京城两派争斗之中。列当甚至有种感觉,只要皇上下旨要调他到别处任职,他多半会上奏抗争,如果争不过,挂冠而去都有可能。

但要说他有判逆自立之心,他却又是个最安分的守将,镇北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他本人也甚少插手地方事务,每日勤于操练,把北关城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不过他却绝对不是个遵纪守法的人,打动蛮族、杀人放火的事情做起来十分顺手,还私自向客商收取高于进行制定的商税,奇怪的是,北关城的百姓客商似乎个个都甘之如饴。

杨珩叹口气道:“他想要的东西,与朝中百官不同,自然不可以以常理论之。”

那个刁蛮的小美人儿何尝不是如此?

055 各有目的

北关城虽然地处边陲,地方狭小,建筑破败陈旧,但是北关城没有新鲜活力,南来北往的客商为这里带来必须的养分,滋养着这座小城,处处呈现出蓬生机。

进行拖欠镇北军的军费军饷不是一朝一夕,但是就杨珩所见,镇北军的装备待遇,恐怕连待遇最优厚的京军也比不上,不得不说,陆英在这方面确实很有才能,或者说他的帮手——白家很有才能。

白家这样的财力,就是自己养出一支私军也不难,但是偏偏把钱投在镇北军身上,而且目前看来,白家没有掌控镇北军的意图。

杨珩有种强烈的感觉,北关城只是白家与陆英暂时的栖身之地,他们没打算一直待在这里,这只是他们通往某个目标的跳板。

白家与陆英的目标是什么?显然与祁国的政局无关,否则陆英这几年不会对朝中大小事情避而远之,甚至在北关城局势已经相对稳定的时候,依然从不返京更不与朝中官员往来打点,甚至他这个钦差大卧,正版皇子送上门来也一派冷淡疏远的姿态。

陆英敢毫不避讳地公然带着镇北军杀人放火,抢劫销赃,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吃定了他不会把这些事捅上去,又或是就算捅上去了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后果,二是他压根不在意镇北大将军的权位,就算罢官免职也没有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

杨珩一口饮尽杯中的茶水,对列当道:“不管我们的陆大将军心里想的是什么,必然与白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只要盯紧了白家的动向,不难猜出他究竟意欲何为。”

列当点头称是,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函双手递上去道:“赖客之事属下前些天请‘千晓楼’的人代为打听,已经有结果了,前后几次行剌殿下的并非出于一处。”

杨珩接过信函看了,道:“秋风阁与三杀?本宫记得,秋风阁大概十多年前经历一场内乱,已经销声匿迹多年了吧。”信上所写,杨珩第一次在北关城内遭遇大批剌客围困追杀差点丧命,乃是秋风阁的手笔,之后的则是一个名叫‘三杀’的杀手组织所为。

“是,据闻现在的秋风阁乃是当年内乱余下的部分杀手重新组织起来的,虽然不及以前的声势实力,但高手不在少数,仍是江湖中数一数二的杀手组织。听千晓楼的口气,他们剌杀殿下不遂,不知为何忽然不肯再继续剌杀任务,反而原银奉还主顾,声言不肯再插手此事。”

列当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其中原因。

杨珩也不记得自己曾经认识过什么足以影响秋风阁不接生意的厉害人物,但秋风阁能够退出,对他而言是大大的好事一桩。

“三杀那就是说,还会有一次剌杀了?”杨珩皱皱眉头,想起另一秋要追杀自己的棘手人物。

三杀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组织有一条奇怪的规矩——他们每接一单生意,最多会派出三名杀手,不死不伙,如果三名杀手均事败身亡,他们将再不会派人剌杀。

直白点说,交给三杀的杀人酬金是买他们三名杀手的性命的。

三杀手下的杀手论武功高手甚手,但是善于藏匿,男女老少均有,每人都有一手拿手绝活,经常在出其不意的时刻施以突袭,通常都一击毙命,能够在三杀手下生还的人不多。

而且三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管剌杀成功与否,都不会留下任何可以供人追踪的线索,更绝对不会透露主顾的资料,所以虽然收费高昂而且成功率不是百分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